返回
政策法规
中国能源政策将有重大转变
2015-04-20 15:19377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王政策研究所主席 尼克•巴特勒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信号明显却互相矛盾。中国接受了气候变化的观念,并允许政府官员公开讨论气候变化风险。最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暴雨以及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威胁发出警告。如果没有获得许可,他是不可能发表这番言论的。

  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仍是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增长需要消耗更多以煤炭为主的初级能源。

  需求可能在去年小幅下滑,但仍有新的煤厂建成。中国煤炭消费在过去十年增长了一倍。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即便按照非常保守的经济增长预测,中国经济规模也将在20年内变成美国的两倍,个人生活水平将相当于1980年的美国。但中国经济仍将以煤炭为动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预测,如果当前政策不变,中国煤炭需求还将增长20%至25%。

  你是否感到困惑?如果是的话,那么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么想。中国能源政策互相矛盾,而且就本质而言是一项未竟事业。但现在中国能源政策有可能出现重大转变,这将对全球产生影响。最近我来到北京,开始了解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些并非总是能够通过数据和正式的政府政策声明来了解到的。变革的过程非常精彩,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参与者,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影响能源市场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讨论。

  过去40年的增长令中国社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这是一段空前、惊人的持续增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超过9%。在一个建立在仅够维持生存的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经济体中,精英人士出于政治上的目的,承诺为社会带来秩序、稳定以及不受外国势力压迫,他们可能会夺取并把持权力。但在一个建立在知识和个人努力基础之上的经济体,社会内部关系将截然不同。

  中国现在拥有一个高技能且城市化的公民群体。较为年轻的一代人对于长征或日本侵华战争没有多少记忆。他们可能没有勇气公开质疑共产党,但他们确实希望自己的关注和意见能被倾听并有所回应。他们主要关注的是精英主义与特权阶层之间的冲突——这是那些凭借努力和意志取得成功的人们的普遍典型议程。

  这项议程有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支持的反腐运动。习近平发起的反腐运动仍在继续,似乎正按部就班地向各个政府机构推进。在短短过去几周,随着中石油(Petrochina)副董事长廖永远的被捕,反腐运动已波及到能源领域。能源领域的大量外资企业肯定对中国接下来的动作紧张不已。

  其次是环境方面的挑战,这是被中共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更少地涉及有关气候变化的高层讨论,更多地涉及城市环境的质量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的大部分人生活在城市。最新例子是中国记者柴静制作的颇具影响力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该纪录片除了对空气质量日益恶化进行客观的实例分析之外,还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有关儿童健康的故事。

  习近平显然是中国自邓小平以来最为强大的领导人,他正不遗余力地解决第一项挑战,如果中国以类似方式应对第二项挑战,我将不会感到意外。中国共产党可能是威权的,但它并非对不同意见充耳不闻,其执政持久性正源于其倾听并接纳民意的能力。这种方式的第一个例证是所谓的“铁饭碗”,这是中国政府与其公民达成的一项社会契约,这项契约曾保证了后者的长期就业。随着更多人富裕起来,这项契约的条款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如今,洁净空气似乎变成了这项契约的一部分。

  这对于能源政策意味着什么?

  当然,中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摆脱以煤炭为基础的经济。转向新的能源组合需要时间,但中国已经开始了努力。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率在增加,不过起点还非常低。大规模地利用核能依然只是一种抱负,但中国最近宣布了新的相关计划。然而,中国以往的表现令人失望。台山新的EPR核反应堆的建设进展落后于计划,反映出核电站建设的复杂性——欧洲核电站的建设就一直受到这种复杂性的困扰。中国拥有大量的页岩气储藏,但开发页岩气的速度却低于许多人的预期。所有这些领域将会出现变革,但中国不会及时回应北京等城市面临的空气质量挑战。

  最有可能的短期变革是转向使用天然气燃料、加强碳排放监管以及将一些发电和工业活动迁出大城市。

  天然气储量丰富,中国可以从容地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在过去12个月里,中国已与俄罗斯签署了两项协议,还有一项协议正在谈判之中。中国还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天然气供应协议。中国可能会迅速建立起新的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发电能力。

  监管显然是第二个政策领域,不过与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计划相比,中国监管的目标是限制燃煤电厂的碳排放,而不是让它们停业。

  更引人注目的是工业活动搬迁的可能性。最近中国宣布,北京市最后一批燃煤电厂将关停。中国已经出台了燃煤发电电力分配政策,包括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极具雄心的“西气东输”项目。中国在西部新建的多达70家燃煤发电厂将向东部主要城市供电。

  这是重要的一步举措,但其本身不会清除弥漫在北京上空的雾霾。更为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是将仍以煤炭为燃料的能源密集型行业搬迁出去,现在这一事项可能已被提上议程。

  中国一直希望确保经济增长遍及整个国家,现在并未把全部精力放在解决东部沿海地区的温室效应上。城市化带来了房价过高以及交通拥堵的相关问题,一直被视为一种好坏参半的事情。工业活动无须集中在现有的大城市周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总是很容易发生严重的雾霾。

  当然,搬迁将令资本存量的质量发生重大变化,无论是在电力行业还是在重工业都是如此。它是要付出代价的,但相关投资将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今年的经济增长显然已远低于目标值。

  中国现在对于全球能源市场非常重要,一举一动都将给全世界带来冲击波。我大胆推测,我们将会看到中国政府在限制煤炭使用方面出台非常重大的举措——煤炭需求见顶的时间将远远早于通常的预测。中国将会抓住并利用全球任何地区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任何进步。天然气进口将继续增长。在上述种种情况下,全球市场和价格都将受到影响。这种政策将让印度承受巨大压力——印度将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碳排放来源国,尽管它并不想要这一头衔。

  人们将会说,在大多数国家,涉及迁移大量工业活动以及数百万人的变革性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曾在1986年访问过中国的话,你当时绝不会想到,这个国家会在30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