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能为售电市场带来什么?
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供给侧改革已引起高度重视,亦释放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信号。
《指导意见》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给的力量。
此前,我国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拉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推进经济增长。在取得一些经济增长的效果同时,也存在很多后遗症。
过去过分强调需求侧,《指导意见》是一种修正,《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并提出了包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助推新兴领域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在内的11条改革意见和方向。
根据《指导意见》,新消费的六大领域具体包括,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D打印、机器人、基因工程等产业加快发展,开拓消费新领域,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消费品发展。
当前,售电侧市场正在创造一个新供给。能源互联网时代的“供给侧”改革,不再是简单的增加生产能力,而是增加用电端的创新供给,使得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需求推动新消费,新消费倒逼新产业的产生和变革。
中国目前已经处在经济拐点和人口拐点叠加的转型期,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速下降,传统的“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电力过剩已经呈现的现状下,简单的售电侧改革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来看,不仅包括国企在内的大型企业需要改革优化,无数小微企业更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要鼓励创新,必然要采用减税、降低成本等措施减轻企业压力,从售电侧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