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千亿市场预期极大增强了减排动力 碳排放交易渐行渐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4  浏览次数:180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随着2017年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开启,定份额、做减排,成为2016年河南省碳交易建设的主旋律。近日,河南省多地
       核心提示:随着2017年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开启,定份额、做减排,成为2016年河南省碳交易建设的主旋律。近日,河南省多地根据省发改委布置,开始启动第三方核查,摸底企业排放情况。将温室气体作为载体的碳排放交易,是刺激企业主动减排的市场化手段,而随着国内交易大幕逐渐拉开,用减排布局增加收益,已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通行的做法。

  碳排放交易进入倒计时

 历经5年的探索和试点,被业界紧盯许久的碳排放交易,在2016年正式进入攻坚期。进入4月,河南省多家重点企业开始接受温室气体碳排放数据的第三方核查,而近期安阳、周口等多市地,已先后启动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的招标,涉及减排、测绘、检测、环评等多个环节。多位政府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在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案做准备,“企业能排放多少,需要买还是需要卖,都将在今年得到确定”。

 碳排放交易,这个至今很多人感到陌生的概念,其实已经出现了20年。199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在日本东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首次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允许进行交易。

 “简单说,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限定一个值,比如100,然后在这个数字内,分配给每个国家,国家再继续往下分配。如A国获得15指标,B国获得10指标。如果当年A国只排放了10个指标,那么A国就可以出售这多出来的5个指标。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多排就需要花钱买,少排就可以把指标拿来出售。”新乡天杰能源一位负责人解释。

 为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排放给予具体量化指标,2001年,我国确定7个碳交易试点,正式进入碳交易元年。在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我国也正式确定,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河南省已多次赴深圳取经,前两日还专门在济源举办了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班,各市、县发改委主管领导都有参与。”一位市地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河南省所有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名单将会得到确定,历史排放数据也将核查,基本完成河南省对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如进度较快,可能会率先尝试交易。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于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计划,碳交易企业配额的核定分配,将分两步走,第一阶段主要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企业,初步考虑将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纳入市场,并在2016年进行建设攻坚,全面开展计划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的历史碳排放报告和核查工作。

河南省快速布局碳交易建设

 据了解,河南省涉及第一阶段碳排放交易的共有8个行业,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超过900家。为加快推进力度,河南省已委托有关机构开展河南省第一批重点企业温室气体历史碳排放数据核查,目标企业主要为年能源消耗总量达2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

 “河南不是交易试点,但减排和碳排放交易的探索其实进行得很早。”省碳排放交易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河南省济源市就开始尝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并成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而在工业、电力、农业等传统领域,河南省都有企业积极尝试加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2013年年底,新乡市天洁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将18.64万吨碳排放指标以每吨8.2欧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国际,高达1209万元的交易额,创造了国内民营企业碳排放交易的纪录;2015年11月,信阳市中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现代林业生态园综合开发项目获得财政部3000万元贷款,这也是全国首个获批的碳汇林业项目。

 除了企业外,面对即将启动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去年年底,河南省研究制定了《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根据第一批碳排放交易纳入企业的排放特点和基础数据,确定河南省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标准,初步设定各省辖市碳交易的配额总量,并将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前尝试性开展河南省纳入企业的配额分配工作,为碳排放交易的开展,提供顶层设计。

 较早切入市场也带来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5年,河南省通过批准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已有177个,预计年减排量0.26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联合国注册项目93个,注册年减排量0.14885亿吨。“节能建筑、植树造林、户用沼气等项目来源不断扩展,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开展后,这些都将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发展力量。”

 新资本盛宴将开启

 虽然目前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尚未成型,但无论是资本界还是企业界,显然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省内一家生物质发电企业负责人表示,这对很多进行节能改造以及新能源发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长线回报。

 “以生物发电为例,我省2007年第一座生物发电站投产,因为碳交易问题,一年有超过百万吨、价值过亿的二氧化碳指标白白流失。”该负责人称,除了新乡天杰外,当前河南省多数生物发电企业碳排放交易金额很难超过50万元。“往国内卖,没有体系卖不出去,往国外卖,手续复杂没有3年时间卖不掉。碳交易的全面开展,将让生物发电企业回暖。”

 这种后市的可挖掘价值,正在变得更为现实。有行业人士计算,目前试点7个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超过48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全国展开后,将覆盖超过1万家企业、年约40亿吨至45亿吨的碳排放。到2020年,相关的衍生市场形成后,整体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甚至达上千亿,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事实上,河南省不少企业已在行动。包括河南投资集团新乡中益发电有限公司、国电濮阳热电在内的多家电厂都在积极进行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平煤、安钢等传统工业类企业则在减排改造同时,积极扩展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体系。“之前企业对低碳倾斜不足,如今除了企业本身所承担的减排责任外,碳排放交易所带来的额外盈利,也刺激企业提前布局低碳产业。”义马煤业新能源公司一位人士表示。

 除了传统改造外,环保节能服务、碳排放相关领域和供碳捕捉服务或碳汇相关行业同样将获得巨大市场良机。纬创咨询分析师宏先生称,以国外经验看,市场的流动能够带来金融产品的创新,包括CCERs质押、碳期权合同、碳基金、CCERs预购买权、借碳业务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借助市场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但他表示,目前试点期间交易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出台后,目前部分企业利用地区间排放价差投机的机会将消失,客观上也会直接增加我省企业的减排成本。“前几年主要在完善规则,让企业找到价格链接。河南不是碳排放交易试点,这也是面临的一个挑战,河南企业以及投资者的耐心显然要经受考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