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推出3年来,我国已经和“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许召元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与东盟、中亚等沿线地区的投资额仍保持较高水平和较快增速,显示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各领域企业的战略引领作用,既实现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利益共享,也大大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实现多赢 成效显著
“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契机。
从市场主体看,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增速较快,而国有企业因资金雄厚、资源集聚、技术过硬等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对占比更高。
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交通设备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样本。3年来,我国高铁企业成功打入俄罗斯、东南亚市场,并与中东欧、中东等地区积极接洽。中国中车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新签订单1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除获得肯尼亚、泰国、印度及巴基斯坦等传统市场订单外,中车产品还成功进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此外,电力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已在菲律宾、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投资运营,投资领域涉及火电、水电、风电、核电、输变电等。
海尔、格力、美的等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在孟加拉、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产品不仅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还不断辐射至周边国家。海螺集团、广东科达集团、双鸭山东方墙材集团等中国建材企业通过提供成套设备的一条龙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众多技术一流、有竞争力的水泥、玻璃等现代化工厂。
“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形式日趋多元化、复合化和园区化。”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项目咨询研究员杨悦珉表示,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直接投资、工程承包转向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势头良好。
空间广阔 机遇巨大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机遇,也使“走出去”理念和模式不断创新。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的语言有近50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中,仍有38种官方语种在我国尚未开设相关教育课程。杨悦珉表示,这说明我们在多语言复合型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用当地人听得懂的语言和逻辑,传递真诚、切实的利益诉求和合作意愿,是亟需加强的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的一项调研显示,由于资信和运营前景不明朗,一些企业在境外投资取得的土地、房产、矿权、股权、设备等资产权益难以转化为贷款抵押物,海外融资较为困难。虽然“内保外贷”形式一定程度上帮助“走出去”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但中小企业因为资质和风险评估方面处于劣势,难以获益。
杨悦珉表示,应对风险,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体现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走出去要懂得分享发展理念,善于与当地企业开展平等合作。
风险虽存,但未来发展机遇更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跨境电商的发展优势不断显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出更多合作发展的新机会。
随着“中国—东盟‘互联网+’”战略的积极推进,我国跨境电商以合作方式进入东盟各国,其中广西美丽湾电商平台已与越南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阿里巴巴旗下跨境出口电商平台速卖通按流量计算,已成为俄罗斯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去年该平台的下单量超过1000万;重庆大龙网已在俄罗斯、波兰、加拿大和越南等亚欧北美主要市场,启动多家网贸馆,初步搭建起跨境电商本土化服务网络,为出口商品融入海外本土市场提供跳板,并延展出品牌、法务、售后等本土化服务。
“在日前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指明了方向。”许召元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在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成长拓展了新空间,中国企业应把握机会谋求更大发展。
专家观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
脚踏实地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相关建设涵盖面广、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推进速度与早期成果都超出预期。从促进企业“走出去”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拓宽了企业的国际视野,特别是与沿线国家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共赢机遇已成为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强大动力。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52个,累计投资156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税收和近7万个就业岗位。
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企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遇到的挑战可能愈发密集,要防范的风险可能愈发突出。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更好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地实现国际化发展,我们必须“抓统筹、讲互利、树典范、防风险”,真正做到精准发力,量身打造政策环境,为“一带一路”建设扫清障碍,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抓统筹,核心就是要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经统筹”。把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目标,确立陆海协调推进大逻辑,围绕国内发展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的大前提,实现政治外交与经济利益的双丰收。从经贸合作角度看,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国内发展战略的精准对接,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避免对外投资无序竞争对国家声誉、企业利益及项目推进造成的不利影响。要做好外交顶层设计,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及时、准确地把握世界经济动向和走势,维护和拓展国家发展利益与经济安全。
讲互利,根本就是要实现互利共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接沿线各国发展规划,努力挖掘利益结合点,发挥各方优势和潜力,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大趋势,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到我国顺差较大的沿线国家开展投资,活用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载体深化合作,这样既满足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又为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树典范,重点是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发挥早期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沿线更多国家越来越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要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打通关键节点,树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典范。要准确把握国际产能合作的大方向,推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树立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要继续支持企业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聚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引导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树立园区平台典范。
防风险,关键就是要推进安全保障,防范政治风险、安全风险、市场风险及产业空心化风险。要处理好多元力量的竞合关系,主动出击,强化规则建设能力。建立能源产品全球供应链,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化国别分析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预警,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要根据国内各产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精准施策,鼓励企业高效利用“两种资源”实现“借力发展”,支持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实现“墙外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