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秋风吹稻谷飘香 储能在电改风中敲响战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2  浏览次数:170
核心提示:电力领域的储能是储电,通过一些媒介把电能直接储存,或转化成其他能量进行存储。储能在电力的发-输-变-配-用五个环节中都有积极
 电力领域的储能是储电,通过一些媒介把电能直接储存,或转化成其他能量进行存储。储能在电力的发-输-变-配-用五个环节中都有积极作用,未来在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以及新能源发电的发展中储能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秋风吹稻谷飘香 储能在电改风中敲响战鼓

备注:北极星储能网作品,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储能不但地位重要,储能也相当庞大。专业机构预计,到2020年,全球先进储能市场收益有望从2015年的128.9亿美元提高到159.6亿美元,期间以4.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在后续储能补贴等政策的出台下,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储能市场发展目前还是商业化初期。目前储能技术和成本成为制约储能发展的两大瓶颈。现阶段需要多方支持形成共振才能打开储能市场的大好局面。无疑,政策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一直被业内所重视并期待,因为一旦储能被写入政策规划成为国家意志的时候,资本和技术就会加速与之共鸣,储能也就能大展拳脚。

盼望着,盼望着,政策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如果,今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是确定了储能参与调频调峰辅助市场服务的市场地位。那么,这一大波信号则更接地气,便于实施。

您没看错,是一大波,一大波有利于储能的信号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御风而来。

中秋节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口气批复了北京、海南、四川等10个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其间,储能被频频提及,共有7省市的方案中提及发展储能。

山东的试点方案中提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率;

河南试点方案提到加快修订和完善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工程师范和相关管理办法,适应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等电源灵活接入,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化负荷“即插即用”;

  辽宁试点方案提到建立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推动抽水蓄能、化学储能等调峰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试点方案提到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机制。积极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率;

湖北试点方案提到提高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加大调峰能力建设,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消纳可再生能源能力,鼓励储能系统和智能电网等建设发展;

甘肃试点方案提到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提升消纳能力。通过利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促进电采暖产业发展,支持储能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

作为此次通过的唯一一个市级试点方案,北京市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对储能发展的关注更多:

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化建设,满足我市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建立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机制和收费机制,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探索推进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和调峰。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制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套电网规划,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入配网支持政策;建立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收费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增量配网投资主体参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强化规划、政策、标准等协同,全面推进京津冀区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一体化建设;着力创新技术和运营模式,推动互联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深度融合;引导电动汽车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充电,鼓励电动汽车为电网提供储能和调峰服务。

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逐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鼓励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和利用比例。重点开展以下工作:研究建立我市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和考核制度,到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全市电力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政府及公共机构率先使用绿色电力,并研究制定绿色电力自愿认购制度,鼓励企业、社会单位及家庭使用绿色电力;支持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微电网技术等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电源就近向电力用户售电;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接入电网支持政策。

提高需求调控能力。针对我市电网峰谷差大的特点,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和需求侧响应机制。加强电力需求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负荷调控能力,引导电力用户削减高峰时段用电需求,削减电网峰谷差,减轻电网运行压力,促进节能减排。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建立60万千瓦政府需求响应库和120万千瓦有序用电资源库;完善需求侧响应应急实施方案与激励机制;建立电力与环保应急联动机制,在空气重度污染时启动负荷调控措施,减少电力消耗,降低生产排放;推动电储能技术应用,推动分布式储能系统发展,研究出台促进电储能技术应用的支持政策。

尽管,政策的落实需要过程,但储能之风已起,嗅觉灵敏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并跟进。2016年上半年,中国已公布的储能项目建设规划累计规模已经达到400MW。以三星阳光、大连融科、南都电源为代表的储能技术企业和系统集成商纷纷参与到大型储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3年储能将迎来行业发展的“中国储能元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