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市场并未真正实现好转,煤炭行业的脱团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既需要政府
部门适度的干预,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针对煤价上涨过快等现象,国家发改委于9月23日召集部分省市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煤炭管理部门以及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交通运输以及电力调度等举行座谈会,分析当前煤炭需求、价格形势等存在的问题,研判2016年后几个月煤炭供需走势。
发改委在会上决定启动煤炭一级响应机制,即日均煤炭增产50万吨,并称煤价过快上涨不可持续,同时批评了钢铁去产能力度不够的观点,重申坚定不移推进化解过剩产能。
事实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近几年陷入低谷后煤价又开始有所回升的煤炭市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政府频频出手调控煤炭市场已经成为煤市的一个重要特色。
为帮助煤炭行业脱困,2014年政府部门采取了多项调控措施,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召开多达数十次煤炭行业脱困会议,决定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不安全生产,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限制劣质煤的流通和使用以及推动煤炭结构调整等。
2015年,政府部门的调控依然继续,但是调控政策的出台不再像2014年那样密集。尤其是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煤炭行业自身主动调整适应形势变化。
进入2016年,政府部门对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再次加强,通过各种措施化解过剩产能成为延续至今的煤炭行业主要任务。
诚然,面对煤炭行业的不景气,政府不能听之任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煤炭价格将继续下跌、大量煤炭从业人员收入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为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必须适时谋划,“对症下药”,做好政策引导。
以今年的化解过剩产能为例,为抑制过快下跌的煤价,稳定市场,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措施对煤炭供给侧进行改革,压缩煤炭供应量,力求煤炭供需平衡。在强大的宏观调控之下,煤炭供需失衡的问题在短期内趋于缓和,煤价下跌的趋势得到抑制。但是在供需并未真正平衡、煤市并未真正好转的情况下,为抑制煤价的过快上涨,相关部门再次释放部分产能,缓解是市场紧张情绪。
可以肯定的是,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出手及时,避免了煤价的继续下跌带来的种种问题,真正体现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威性。
然而,虽然通过“有形之手”来干预市场从短期来看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煤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是主要依靠自身的内在调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如何既要尊重好市场的这种决定性作用又更好的发挥好政府作用,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与魄力。面对当前煤炭市场的困境,政府部门的调控在煤炭市场中已经“浓墨重彩”了近三年。但是显然,当前煤炭市场并未真正实现好转,煤炭行业的脱团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既需要政府部门适度的干预,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无论是政府还是煤炭企业都要认清形势,既看当下更谋长远,依靠改革,在结构调整中谋求脱困之道。政府部门既要尊重市场规律,也要敢于出手,在运用“有形之手”时,顺应市场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注重对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注重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监督,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和谐发力;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也要目光长远,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这既是维护行业的责任,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