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独家报道 » 正文

电力消费的“胡焕庸线”能否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26  浏览次数:161
核心提示:分部门的电力需求特征决定了“胡焕庸线”两侧的电力消费数据呈现出了一定波动性,但电力消费并不能显著突破“胡焕庸线”。
       近几年,“胡焕庸线”(见编者注)多次成为政策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李克强总理2013年、2014
年均向专家学者提出了“胡焕庸线”破与不破之问。本文中,笔者将对1990年-2015年“胡焕庸线”两
侧的
电力消费数据进行粗略估算分析(“胡焕庸线”穿过河北等8个省份,处理这8个省份的数据时,笔
者按照“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面积比进行加权),以期回答电力消费的“胡焕庸线”能否突破这一问
题。


 

由于在处理“胡焕庸线”穿过的省份数据时没有按照人口密度进行估算,而采用的是按照面积进行加权。笔者的计算结果中,“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人口占比略低于诸多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91%-96%),但比重也较为稳定,1990年-2015年始终保持在89%左右。与人口分布相对应,1990年-2015年,“胡焕庸线”以东的GDP占比始终维持在92%左右,这同时也表明,“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人均GDP差距在25年间始终存在且较为稳定。

与“胡焕庸线”两侧经济发展和人口布局表现出的稳定性不同,电力消费数据则表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1990年-2000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电力消费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90%,随后逐步降至2015年的86%;1990年-2015年,“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电力消费占比则表现出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分部门电力消费来看,2000年-2015年间,“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第一产业用电占全国的比重由14%上升10个百分点至24%;第二产业用电占全国的比重由11%上升至16%;第三产业用电及居民生活用电占比均略有下降。

通过将“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经济产出数据、人口分布数据以及用电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可以发现:第一,“胡焕庸线”两侧单位GDP产出的电耗差距持续拉大,1990年、2000年以及2015年,“胡焕庸线”西侧的单位GDP产出电耗分别是东侧的1.3、1.4和1.8倍;第二,“胡焕庸线”西侧地区第一产业用电占比的大幅度提升表明该地区农业的电气化水平快速提升;第三,“胡焕庸线”西侧地区第二产业用电占比的大幅度上升表明第二产业内部行业尤其是高耗电行业的产业转移正逐步自东向西跨越“胡焕庸线”;第四,第三产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与人口规模的相关性更大,其“胡焕庸线”两侧的分布相应表现出类似的稳定性。

综合来看,分部门的电力需求特征决定了“胡焕庸线”两侧的电力消费数据呈现出了一定波动性,但电力消费并不能显著突破“胡焕庸线”。主要原因在于未来第三产业用电、居民消费用电对全社会用电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仍将是我国的负荷中心,跨区输电将是未来我国电力发展的长期必然选择。此外,考虑到“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一产用电、二产用电的快速提升,需加强区域内部电网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生产需求。

(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

编者注:

1935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将“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版图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两部分,进一步指出96%的人口分布在36%国土面积的东南半壁,4%的人口分布在64%国土面积的西北半壁。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1世纪的现在,这一格局仍未被打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