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嘉宾:
郝吉明:中国清洁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郝吉明教授
牛东晓: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易跃春: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
先要搞清楚,现在的雾霾到底怎么来的?
郝吉明:当年英国的雾霾污染基本上是由采暖造成的,洛杉矶雾霾污染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
我国的大气污染源除了汽车尾气排放、燃煤等造成污染之外,还有强大的工业体系造成的各种污染物排放。
根据我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区域大气污染特征”的研究成果,PM2.5的排放来源被解析为三部分:
一是通过燃煤、交通、农业等各种人类生产生活过程导致的污染源,排放出的一次颗粒物;
二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形成的二次无机颗粒;
三是由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生成的二次有机颗粒物;其中涉及到五种一次大气污染物,包括直接排放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铵和挥发性有机物。
牛东晓:严重的雾霾与能源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除此之外,还有氮氧化物、烟尘等。在主要终端能源使用中产生单位电能热量,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硫最多,汽油排放的氮氧化物最多。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但能源消费不够清洁,2012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66.4%,原油占比达到18.9%。数据显示,我国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国总量86%、56%、74%左右,产生的PM2.5占总量的50%~60%。直燃煤烟尘排放量接近等量电煤的3倍,加上石化消费与扬尘等,是雾霾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能源行业能做什么?
郝吉明:从国家的层面来看,相关措施不仅仅强调了末端治理,更多是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构成等影响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些根本性措施入手。
此外,我国颁布的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战略研究,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到目前为止,这是所有有关空气质量标准中唯一由国务院讨论后发布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关切,是一个重大进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后发优势,不管是钢铁、水泥还是燃煤发电厂,都是在使用新技术进行跨越式发展,但即使如此,相关污染问题仍然不可避免。经济的发展,怎么跟环境保护同步,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雾霾是发展中产生的,也需要通过绿色发展控制雾霾污染,所以我们需要有坚定的执行力和耐心。
易跃春:全国性的雾霾问题,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国务院做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决定,表明国家把“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作为治理雾霾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推进。
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雾霾治理,能够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打个比方,京津冀地区的装机在6000万千瓦左右,通过一回特高压直流或两回特高压交流,可输送电力800万至1000万千瓦,可替代当地装机10%以上,相当于把超过当地10%的能源生产排放物分散到远方更大范围,避免过于集中排放,这对减少当地的雾霾将起到显著效果。
牛东晓:要有效治理雾霾,应该增加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减少煤炭的低效直燃,对火电机组进一步“上大压小”,用先进环保高效的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替代落后低效发电机组,进一步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燃气发电、页岩气发电、煤层气发电等新型能源。
为了有效地调整能源结构,我们要大力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包括多种清洁能源发电与先进环保煤电的联合输送,高电压、远距离、大容量的跨区送电,因地制宜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以及灵活电价引导下的智能用电,发挥各自所长、互相补充,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家用电能替代等。
我们还需要等待多少年,才能在蓝天下畅快呼吸?
郝吉明: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地区,占据国土面积8%的人口,却消耗了超过40%的能源,50%左右的燃油。这个“845”现象就是我国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现状。这些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已被透支,但能源消耗仍在增长。
空气不是一天被污染的,同样,治理污染也需要长期的过程。以北京出台的《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为例,2015 年,PM2.5浓度要下降到60毫克/立方米;2020年,PM2.5浓度控制在50毫克/立方米以下,比2010年减少30%,相当于目前密云水库上空的空气质量。
如果按照世贸组织为发展我国家设定的最低空气质量标准,年均浓度要达到35毫克/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才可能实现。
(摘取整理自《治霾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