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位“玻璃大王”看来,中国从事制造业,“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一时间舆论哗然,“曹德旺要跑了吗?”
舆论热议的“曹德旺跑了”,其实也是对中国制造业外流的担忧。今天上午看到他的最新回应:他说,自己实事求是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不是在抱怨,也不是要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
打开福耀集团官网,一则《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由福耀投资在美国建成投产》的新闻赫然入目,在竣工庆典新闻发布会上,曹德旺表示,未来,福耀在美国的整体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这是中国制造业对美最大投资之一。
为什么到美国去建厂,曹德旺算了一笔经济账,美国人工成本高,但运费低、电价低、气价低、土地成本低,最后的利润率,居然比在中国生产高出十多个百分点。
难道制造业都要离开,才能保证收益?综合成本的洼地已经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了?我们来细细看看曹德旺提到的能源成本。中国和美国的气价、电价真差这么大?
曹德旺说,中国制造业成本太高,美国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相当于7毛钱人民币,中国卖2块2,这还是政府对我很优惠的前提下;电价,美国每度电3毛钱左右,中国6毛多。
2015年财报中,福耀分析成本波动风险时提到,公司汽车玻璃成本构成主要为浮法玻璃原料、PVB 原料、人工、电力及制造费用,而浮法玻璃成本主要为纯碱原料、天然气等燃料、人工、电力及制造费用。
这是2015年福耀玻璃的成本分析表,我们看到,浮法玻璃能源成本在2015年已占到了总成本的46.41%,不论是占比还是金额较2014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气价每立方米贵出1块多
当前大部分玻璃工业已使用天然气替代重油作为浮法玻璃的生产燃料,有分析称,福耀的天然气成本占浮法玻璃的总成本约45%,浮法玻璃占汽车玻璃的总成本约60%,天然气占汽车玻璃的总成本约 45%x60%=27%。
2015年美国工业天然气价格大约是1000立方英尺3.84美元,按今天汇率换算过来大约是每立方米0.94元(今年人民币有较大幅度的贬值,按去年汇率计算应该低于这个价格,接近曹德旺提出的0.7元。)(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署,2016年7月29日发布)
去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当时有数据测算,政府管理价格的非居民用气600多亿立方米,每年将直接让利430亿元以上。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上游让利大部分进入管道公司和城市燃气公司腰包,下游得到的实惠有限。
即使是这样,按照中国现行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表,我们选取上海作参照,基准门站价格2180元/千立方米,每立方米2.18元,高出0.94太多。
当然这样把两者对比有些简单粗暴,本身两国能源禀赋不同,中国的页岩气也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的商业开采阶段,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是全球的典范;美国是市场定价,中国还处于市场化过程中,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最终气源价格、城市门站价格、终端销售价格有望全面放开,到时气价将更加透明。
━━━━━
工业电价贵一倍
中美电价确实也差距颇大。曹德旺在采访中称,美国每度电3毛钱左右,中国6毛多。也是促使其到美国投资的原因之一。
不仅是曹德旺觉得中美工业电价差太多,能豆君注意到,此前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过类似感慨:
以工业用电为例,包括墨西哥、美国在内的美洲国家的电费折合人民币0.38元/度,而中国每度工业用电的价格在0.67元以上。按照金龙集团新乡分厂的每月电费1000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到美洲投资每年便可节省5194万元。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大工业用电价格不作调整,
下表是中国2015年工业用电价格,平均下来用电价格0.79元。
以江苏为参照,2016年江苏大工业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电价分别为0.61—0.66元/千瓦时、0.81—0.84元/千瓦时。
对福耀玻璃这样的大工业用户来说,即使是6毛的大工业电价也要比美国高出一倍。
同样地比较电价也不能简单地拿两个数字作比较,两国能源结构不同,美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已经挑起大樑,相应的燃气发电成本也低,中国电价里也承担着可再生能源附加及其它随电价征收的政府基金,而且目前上网电价、销售电价也还是几乎都由政府来核定。
虽然当前正在更大范围推进电力直接交易,但基本上是以政府制定的目录电价作为参考价格,售电公司参与的交易电量也只是一小部分。不过对企业而言,只关心付出的电费,两相比较,哪个地方投资一目了然。
曹德旺没跑,只是到海外投资。但从中也可看到,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应该加快推进,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税收结构,真正为先进产能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