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独家报道 » 正文

中小环保企业连活着都不容易 出路在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6  浏览次数:209
核心提示:中小环保企业连活着都不容易,出路在哪里?
 网络流行语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然而,在环保从业者看来,利好政策虽多,生存依旧艰难。甚至有行业观察家断言,“5年内将有大批中小环保企业死亡”。记者梳理发现,现阶段,有4个突出问题正威胁着中小环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2月5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导技术和产品。

早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随后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用一个篇章,勾勒了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蓝图。

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3大目标,即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超过2.8万亿元;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到2020年,环境治理市场全面开放,基本建立环境信用体系。

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5%,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网络流行语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然而,在环保从业者看来,利好政策虽多,生存依旧艰难。甚至有行业观察家断言,“5年内将有大批中小环保企业死亡”。

记者梳理发现,现阶段,有4个突出问题正威胁着中小环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问题1:融资困难

E20环境平台傅涛曾说过,融资难,是因为融资只停留在项目融资阶段,一般为6%~8%收益率,没有高额的溢价。

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企业角度来看,一是规模小,积累少,较难提供有效的抵质押担保。二是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差,信用状况较难实现客观评判。三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业绩不够稳定,发展前景较难评估。

在此前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2016城市绿色发展论坛”上,江西致远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谌向阳告诉记者,国内与国外在贷款方面是不一样的,国外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得到贷款,当年美国苹果公司贷到款只因为乔布斯的一个想法,而国内需要抵押物或质押物。

从银行角度来看,一是融资渠道不畅,中小环保企业资金需求多依赖于银行,加上中小环保企业贷款经营成本高,银行承担风险较大。

曾有媒体调查发现,中小环保企业资金获得渠道有3个,即银行贷款、自筹和证券市场融资及其他,分别占比80.82%、16.44%和2.74%。

二是不良贷款的税前核销政策比较严格,加之严格的经营问责和绩效考核,面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评价压力,银行积极性不够。

与传统行业相比,多数环保企业规模偏小,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大多股份制银行还以收取财务顾问费、手续费等形式对其实行上浮利率,企业较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贷款,申请信贷审批流程较长且条件严苛,难以满足企业长期资金贷款需求。

问题2:“野蛮”跨界,喜忧参半

“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相继落地,业界预计将带来近20万亿的“大蛋糕”,吸引了不少企业纷纷进入环保领域。用“热”来形容这一年的跨界并购实不为过。

今年年初,已有并购大单频频爆出。北控、首创几乎同时入资浙江开创,交易完成后,北控占股约21%,首创占股19%,有媒体称之为帝都双雄会师开创。

不难发现,并购浪潮中,大型国企无疑是主角。大批国企因业务转型需要,借助资本优势而竞相涌入环保产业。比如,葛洲坝集团投资约4.73亿元,收购了凯丹水务75%的股权;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成立,这是中石化唯一的节能环保工程公司、节能环保政策研究及技术支持中心。

之所以呈现这种态势,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负责人表示,某些传统行业和企业的传统业务下滑幅度甚至超过30%,所以在行业突围中,环保产业成了一个重要选项。

事实上,国企以其雄厚资本跨界进入环保领域,不仅可以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填补治理资金的巨大缺口,也会给环保产业带来一定发展动力。

本是好事一件,可业界对此却褒贬不一。不少摸爬滚打多年的环保从业者认为,这些“门外汉”存在搅局市场的风险,有可能凭借资本优势抢食市场蛋糕。“单纯的资本财务型投资不利于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大量资本进入或将造成环保产业结构性过剩。”

  问题3:税收支持力度减弱

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税收扶持政策。但是,目前环境税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税收优惠难以享受、税收支持力度减弱等。

现行税法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15%所得税税率和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所得税抵免的税收优惠。但环保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只有少数可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大多数企业因为会计信息规范性限制等难以获得研发所得税抵免。可以说,绝大部分环保企业对于上述优惠还是可望而不可即。

再比如,财税【2015】78号文对“垃圾”的定义比国家原来执行的财税【2011】115号文有所收窄。财税【2015】78文号规定,垃圾仅指城市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而忽略了对环境影响更大的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包括医疗废弃物)。也就是说,工业及危险废弃物处理企业无法得到增值税税收优惠。

税收政策优惠的减少,加重了企业的财税负担。这对从业企业来说,资金周转压力将增大,对整个行业发展也不利。

问题4:低价竞争,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一个“乱”字足以形象地描绘出当前环保产业低价竞标的业态。

据《关于遏止环保行业恶性竞争的提案》披露,垃圾焚烧领域中标价格屡创新低。

2015年6月新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标报价48元/吨,8月安徽蚌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6.8元/吨,10月江苏高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6.5元/吨,12月浙江绍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18元/吨的报价再度刷新行业底线。仅数月时间,中标价从48元/吨骤降至18元/吨,降幅达62%。

污水处理领域也不例外,中标价呈现“断崖式”跌落。2015年12月,安徽安庆市城区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PPP项目以0.39元/吨污水处理费的报价,让不少业界人士“大跌眼镜”。

对此,众多环保业界资深人士指出,在不设底价限制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项目,快速抢占市场,低价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兼CEO黄晓军直言,这种做法对整个行业冲击非常大,甚至是毁灭性的,不仅损害了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难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低价恶性竞争的结果,要么是环境服务质量打折扣,要么是政府最后被迫妥协接受涨价”,一位环保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的确如此,如果整个行业乱了,作为行业中的一份子,企业还能偏安一隅吗?这种“拿了一个项目,坏了一个行业,害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的做法必须制止。

当前,随着环境治理全面深入推进,环保产业发展迎来大好机遇,产业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中小环保企业的生存依旧艰难。我国有四五万家环保企业,真正成规模的却不多,技术含量也不高,有的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为了生存下去,难免出现低价竞争和粗制滥造。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中小环保企业生存状况很是恰当。

所谓“好”,就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环境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环境标准规范不断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不断加强,环保产业很有发展前景。“未来几年,我国环境产业可能会产生240家上市公司,百亿级企业也有望随之诞生,”有人这样预测。

所谓“坏”,就是自身存在问题,市场竞争不规范,除了大型环保企业并购扩张外,一些本不属于环保圈子的“野蛮人”也开始进入环保市场。

在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友谊看来,接下来的五年是环保市场真正洗牌的时候。

中小环保企业如何生存?又该如何突出重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