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国资报告” ID:guozibaogao 作者:王平 乔鲁诺)
以汽车行业某领先集团为例,由于发现自身缺乏豪华运动型跑车细分市场的产品,便针对性收购了某国际知名豪华跑车品牌,随后将零部件和生产平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和共享,并通过大规模自动化进行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节约,最后成为了汽车行业领导者之一。
回顾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国机集团)和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称中国二重)的重组案例,我们发现不少相通之处,但是国机集团和中国二重的重组更具中国特色,其间面临的棘手难题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陷入资不抵债困境的中国二重,面临着或破产或重组的艰难抉择。2012年9月,在接受了“重组二重”的战略任务后,国机集团开始了细致繁复且挑战重重的重组工作。通过“两减一增”的手术方案,即减员、减债、增强造血功能,改革的重心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资本结构以及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顺应中央政府大政方针的基础上,还较好地平衡了地方政府、债权人(银行)、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等各方面的利益。
战略协同、资源整合奠定扭亏根基
重组前,中国二重面临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模式老化、创新不足、供给侧失衡等战略性问题;同时在产品质量、成本管控、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长期积压的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以点带面地寻求突破。
为化解以上问题,国机集团在战略上强化与中国二重的协同,致力于推进产融结合,积极发挥国机资本的作用。国机集团指导中国二重制定了新的产品及市场开发战略、积极推进长线产品研制项目立项,提高了中国二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可以预见的是,重组后的中国二重通过优化的产品组合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资源整合上,国机集团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航工业、中核工业、神华集团等央企兄弟单位推介中国二重,从要素重组入手,通过国机集团、中国二重的业务协同与优势互补,共同开辟市场。同时,通过整合企业资源打造国机重装平台,中国二重弥补了国机集团重型装备这一尖端业务板块的缺失,完善了企业产业链,提升了集成总包能力,增强了重组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是中国二重扭亏的重要基础,对于国企改革来说具有典型的示范性。
多元并举、优化运营根本提升盈利能力
二重重组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其沉重的人工成本。此前,中国二重在职员工达15589人,冗员过多,人员工资与福利与其产出不成比例,高技术人员的缺乏使得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难以提升。减员将有利于释放经营活力,提高中国二重的竞争能力。
在人力资源优化方面,中国二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减员后在岗职工降至7708人,中国二重每年减少的人工成本就近10亿元。此外,中国二重对员工结构上也进行了彻底改革。冗缺并存、岗位失衡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结构性矛盾。
中国二重针对性地裁撤了部分非生产人员,为更多专业生产经营人才提供职业上升空间。通过经济性减员与结构性减员,中国二重合理削减了原本沉重的人工成本,为企业扭亏与重新上市融资造血赢得了宝贵的改革时间。
另外,在债务重组工作中,相较于被动消极地宣布破产和资产清算,中国二重选择了一条更积极也更具挑战性的道路——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意味着中国二重的业务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得以持续,而且要偿还之前大量的债务。
债务重组中,二重重装通过从A股市场上退市,“以股抵债”的方式化解了上百亿元的债务。协调债权人利益,推行以股换债,国机集团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另外,司法重整、财务重整、业务重整等多元措施并举,效果显著:银行、政府、企业合作首创“协议重组+司法重整”模式,并非简单债务“减法”,而是创新债务存在与偿还方式,通过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债务委员会成员及企业本身多方协调、让步,减轻债权人压力。
中国二重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了多数国有制造业、重化工业企业的真实状况:在全国市场上居于某个细分领域甚至重要领域技术、规模上的领先地位,拥有土地、融资成本以及上市融资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可复制的先发优势,但不同程度存在冗员严重、对外投资低效、资产负债率高、资产周转能力弱、盈利能力弱等问题。
自2013年至今,国机集团和中国二重的央企重组示范效应日益凸显。这得益于国机集团标本兼治的改革思路,多项举措围绕增强造血功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提升了中国二重的盈利能力。作为当今国企改革的缩影,国机集团在平衡各方利益、合理利用财务措施与资本平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王平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乔鲁诺为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文章刊登于2017年第2期《国资报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