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赵春青
然而,恰恰在该市两会期间,来自环保部门的资料显示,一场大风吹来了污染气团,受这一污染气团的持续影响,当地的空气污染指标爆表。其中,2月17日,城区空气质量一度达到严重污染。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雾霾频发,蓝天白云已经成了奢侈品。相关研究表明,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为应对大气污染,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煤电机组提出限期减排目标。在这一政策的敦促制约下,各地发电企业纷纷推动超低排放建设和改造,静电或布袋式物理除尘模式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每台机组动辄几千万的改造资金,以及后期高昂维护费,这让部分企业捉襟见肘。
“其实有更低廉,并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面对城市屡屡出现空气重度污染现象,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军营说,由自己团队研发的超细颗粒化学团聚技术不仅能实现“近零排放”,更可以节省改造成本60%以上,目前,该技术成果已由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转化。
光谷技术实现 “ 近零排放 ”
含硫、硝、粉尘等有害物的黑烟从巨型烟囱中喷薄而出,被风裹挟,飘至各处……人们印象里火电厂“制霾”的一幕并没有出现。轰鸣声中,已经投入应用该项技术的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4号燃煤机组烟囱里冒出纯白的水蒸气,进入空气,随即消逝。监测系统电子屏幕显示,4号燃煤机组烟尘排放浓度为1.2毫克/立方米。
“这远低于国家最新标准,几乎相当于零排放。”摊开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验收报告,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超细颗粒化学团聚技术赞不绝口。
环评验收报告显示,该公司的4号燃煤机组在使用团聚剂以前,脱硫塔烟尘排放浓度为15.17毫克/立方米,使用团聚剂后,烟尘排放浓度降低到1.7毫克/立方米,降低效率为88.79%。
据了解,区别于以往传统物理除尘模式,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专用喷射设备,将一种化学团聚剂喷射进入粉尘排放通道,使细颗粒物团聚成链状和絮状,再由传统除尘器对团聚后的大颗粒物进行捕集,进而大幅提高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
一位电力系统专家表示,“这项技术是采取化学的路径来解决问题,在全球也是最前沿的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与“物理疗法”相比,这套技术还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以规模300MW电厂为例,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伟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静电或布袋式除尘的一次性投资是2000万元以上,“采用化学团聚系统一次性投入费用在800万元左右”。
推广中遇到难题
“近零排放”除了给环保带来贡献外,还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价值。无论从哪方面看,超细颗粒化学团聚技术对企业都是百利无一害。
张军营等经过十余年无数次的艰苦实验,这项高新技术已经得到国家环保部认可,通过国家863项目组验收,但在推广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
从2013年开始,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曾先后登门拜访过省内十多家潜在客户,没有一家火电厂愿意尝试这项新工艺。
“他们就是宁愿多花钱,也不太愿意尝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大型的火力发电企业,更是谨慎得很。”对此,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找上门推广该项技术时,也出现过类似反对的声音。最终,还是搞技术出身的老总拍板,才决定给个机会试试看。
不试则已,超细颗粒化学团聚技术实际应用效果比预想得还要好,这让公司上下惊喜不已。
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张军营坦言,新技术仅靠企业自身推广还远远不够,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并出台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相关配套措施,鼓励企业应用治霾新技术。
希望进入政府相关计划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治霾环保新技术首次在当地遇冷。2012年,当时还在武汉科技大学就读大三的李恒从美国回到国内,由于当时的污染严重,自己曾经两个月一尘不染的白球鞋一天就成了“花脸”,由此,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治理雾霾的一大重要来源——扬尘。他随后设计发明了相关治理设备,经该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认定,该技术成果属国内首创,对施工现场压尘、降尘和主体结构养护的效果良好,并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将其纳入武汉市绿色与安全文明施工内容中。
可是,一套当时报价2万元的装置推广起来,难度却超过了李恒的想象,推广近两年,在当时建筑工地数以万计的武汉市,也仅有15家施工单位掏钱使用。
在李恒看来,企业的经费支出是制约新技术运用的最大障碍。当时,一家施工单位负责人坦言道出了其中的症结,按照相关规定,几乎所有的施工单位都已配备降尘除尘设备,在企业面临成本核算的时候,没有人愿意重新来购买安装一套设备。
同样的症结,如今也在困扰着张军营的新技术,因为所有的煤电企业,如果要顺利生产,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安装相应环保设备,在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没有经过环评的煤电企业很难通过正规渠道生存下去,而在已经购置安装相应设备的企业,让他们再掏一笔钱更换新的设备,难度可想而知。
因而,从李恒到张军营,他们只能将推广的希望寄于政府。“通过政府采购、补贴的方式进行推广,项目的推广必然事半功倍”,这曾是当时李恒所寄望的“武汉模式”:2013年12月2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2日审议并原则通过《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计划投入280亿元,力争5年使全市空气中的PM2.5和PM10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
如果能将各类治霾新技术纳入到计划中,无疑将对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张军营、李恒都在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