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16年营改增减税大约5000亿人民币,但我们听到有一些企业反映,说“获得感”并不是非常明显。据您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王国庆:因为中国的税叫间接税,我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企业对税费的痛感特别敏锐,稍微有一点就感觉到了。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除了税以外还有费,加上各种不合理收费转嫁到企业身上,企业感到的实际负担就重了。
振兴实体经济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事关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就业。诸多难题,期待破解。
来自企业家的声音
昨天下午,多位来自企业界的政协委员接连接受记者采访,将视线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的难点在哪里?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切身感受:简政放权还有很大的余地。
刘汉元:比如光伏产业,有兴趣的话,我让他们把各个审批文件全部挂在墙上。一个项目要经过多少图章?林业部门、海洋部门、土地部门、水务部门、水利部门,然后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环评部门,中间一大堆红章,一大堆审批文件,每一个地方都是成本,每一个地方都是费用。我跟你说,到现在为止我尝试背了几次,都把名称背不完。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
李书福:我们稍微上规模的企业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可是没有实体经济,整个国民经济就是无米之炊,虚和实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作为实体经济,一定要把信息技术结合进去,把高技术产品开发出来,全人类、全球走向信息化、网络化这个大趋势完全正确。这个大趋势是要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是为实而发展的互联网,而不是为虚、为空、为假、为骗发展的互联网。
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生产性服务业落后,制约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徐冠巨: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的一个理解就是我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比如说我这个企业要实现零库存管理,我们的企业是做不到的,谁给我们配套,不是说政府能够给我们服务就够了,它还要有相对于人的服务那样体系化的、全链条的、高效的、协同的服务。
来自政府的声音
振兴实体经济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破题的关键在哪里?来自政府的声音——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希望:公众监督,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赵辰昕:网民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评价较高。网民对山东方案拟在2018年底前实现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广东方案中单税负成本一项降低额度就高达2150亿元等这些举措非常认可,认为这些举措找准了企业痛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当然,也有网民对工作方案的落地表示担忧,希望能尽快出台各项举措的配套实施细则。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带着关心、带着期待来监督这个政策的实施。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说,要查纠金融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为。
郭树清: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展金融创新,开发适销对路、量体裁衣的金融产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降低企业债务杠杆,切实查纠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行为,深入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等专项治理,直面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来自专家的声音
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在哪里?来自专家的声音——经济学家李稻葵说,尽快恢复制造业投资,才是长期动力。
李稻葵: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有房地产前阵子比较快的恢复,这两条恐怕都不能算作中国经济未来长期、自行的、自发的、可依赖的动力,所以如果制造业的投资其中跟民间投资相关的,如果不能比较快地恢复的话,那么很难讲中国经济这轮的下行压力就缓解了。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要扭住关键领域的改革不放松。
管清友:解决资本方、投资方或者企业的信心问题、产权保护问题和企业家精神的激发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扭住几个关键领域的改革不放松,而且一定要做一些突破,特别是理论和思想上的突破。比如说,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有重大突破,真正地实现市场化、股权专业化、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搞活国有企业,才能去产能,才能吸引民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