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煤改气 这条路该怎么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5  浏览次数:180
核心提示:煤改气 这条路该怎么走?
 最近几年来,相信大家对煤改气这个词一定都不陌生,“煤改气”顾名思义,就是用天然气替代燃煤,这其中包括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等的改造等。自2013年9月大气治理“国十条”发布后,各地煤改气进程加快。然而,目前煤改气这条路走的如何,接下来又该怎样走下去?

煤改气,前路依旧漫漫

在人们的印象里,燃煤电厂的排放物是我国大面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然而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分析提出,虽然电力行业的燃煤占我国燃煤总量的50%,但它却不是主要污染源。

以北京为例,为了解决笼罩在头顶的雾霾,北京市提出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提出要实现电力生产燃气化,关停科利源热电厂燃煤机组、高井热电厂燃煤机组、国华、京能热电厂燃煤机组、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同时建设完成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今年3月采暖季结束后,全市最后一座燃煤电厂就会关停,北京市也将结束燃煤发电的历史。截至目前,北京市东西城区已实现无煤化,农村19.8万户居民告别散煤。并且,北京市主城区的燃煤锅炉绝大多数已经改为燃气锅炉,然而结果呢,低气压环境条件下,PM2.5依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煤改气”之后增加排放的氮氧化物,加之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北京PM2.5雾霾日益严重的元凶。

按照煤改气的实施规划,如果把煤电企业的煤动力全部改成气动力,可我国的天然气储量也是有限的,难免会出现气短之尴尬。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还是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的国度。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在2086亿立方米,而国内天然气产量只有1368.7亿立方米,进口量在717.3亿立方米。如果全部实施煤改气后,进口的数字还会无限的增大。“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依然占据65%以上的份额,天然气占比仅6%。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较少,难以像西方国家一样,在能源清洁转型中担当主力。

一方面是全国范围内雾霾天的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各地“煤改气”的力不从心。在我国天然气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形下,如果不对“煤改气”进行科学规划,盲目推进只会进一步加剧天然气供需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一矛盾,一是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增加自主供给量;另一方面,就是加快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进程。

另辟蹊径,实现殊途同归

在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有观点认为煤电已进入夕阳时代,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说,煤电还远远没有进入夕阳时代,煤电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而是要走向更加高效清洁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继去年两会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煤炭清洁利用其实可以比天然气更环保”为煤炭正名后,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发声,中国完全“去煤化”并不现实,能源转型也好,清洁发展也好,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要“一刀切”。

纵观“十三五”期间的能源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词:低增长、低碳化。其实,煤改气关键要解决的就是超低排放、能源结构的问题,我们要的就是低碳和低排放。低碳发展并不意味着‘去煤化’,‘去碳化’更不能简单理解为‘去煤化’。”换种思路,我们不妨以气端和煤端双管齐下之法,实现煤改气殊途同归之效。

清洁煤技术包含清洁生产技术、清洁加工技术、高效清洁转化技术、高效清洁燃烧与发电技术和燃煤污染排放治理技术等。清洁煤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作为燃煤电厂,只有啃下清洁煤技术这个硬骨头,改造火电设备,更新燃煤工业锅炉,方能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

我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和火电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将占据着重要地位,2016年我国共有超过2亿千瓦的火电机组完成了节能改造,超过1亿千瓦的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节能改造工程也在加速推进。2017年,将会有更多的火电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迈入清洁燃煤之列。

不妨做一次能源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法。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法——加大清洁燃煤的技术支持和研发力度,扩大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范围,增加发电系统调峰能力,加强燃煤机组的技术改造,保证机组脱硫、脱硝、除尘效率在95%以上。同时,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发展大容量规模化储能,着力提升电网调峰能力,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有效并网消纳。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法——化解煤电行业过剩产能,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步伐,严格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用上大压小的方法,让那些真正清洁高效的火电企业脱颖而出,发挥出作用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