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独家报道 » 正文

火电建设企业的危与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2  浏览次数:182
核心提示:火电建设企业的危与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煤电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的任务目标,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空间。

去产能的“蝴蝶效应”已经在火电建设领域引起了一场风暴,仿佛站在跷跷板上,当另一端的重量猛然撤去,他们迅速坠落触底,经营状况一落千丈。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十三五”末,火电建设市场至少减少千亿级市场规模。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在我国的电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既是能源资源禀赋使然,也是相当长时间内电力短缺的客观现实所决定。因而,加快以煤电为主的电力发展,便成了国家电力工业的主旋律。

由此,带动了火电建设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支支电建“铁军”应运而生。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军歌响彻长城内外,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以及电力建设市场风云变幻,很多火电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身陷被动,人员冗余、设备老旧、机构臃肿等包袱越来越重。好在那时绝大多数的火电建设企业分属两大电网公司,背靠大树好乘凉,尽管举步维艰,但是,生存无虞。

2011年,国家对从两大电网公司剥离的辅业与4家电力设计施工央企进行重组,成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经过企业内部调整、兼并、重组、再造,很多火电建设企业渐渐走出泥淖,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前进之路依然艰辛,好在他们已重拾了信心,激发了斗志,企业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好发展。

然而,当电力发展时空进入“十三五”,如同季节轮回,天地万物已悄然发生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深入推进。以此为前提,电力发展理念随之变化,去产能、调结构全面实施,一大批煤电项目将被取消、缓核、缓建。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火电建设企业,便成了最终的“接盘侠”,生存压力因之骤然变大。

主要表现在,火电建设市场进一步压缩,企业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建项目被叫停后,前期投入难以收回;人、机皆闲,经营与队伍稳定压力叠加等等。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火电建设企业生存与发展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对不断变化的“红绿灯”,留给他们选择的时间已经不多。

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这个意义说,顺应改革与发展的大势,积极、正面回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重举,方为化解火电建设企业问题与矛盾的“不二法门”。

就国内市场而言,作为煤电去产能的“接棒者”,火电建设企业诸多问题一时间蜂拥而至,形成“堰塞”。疏通排堵,就必须用去产能的手段来解决,正如当初火电建设企业随煤电发展壮大而壮大一样。

因此,企业内部的调整、兼并、重组等改革尚需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从而有效提升产业素质,优化要素资源组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思维,切实践行“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当然,火电建设企业去产能不宜实行“休克疗法”。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但仍需国家从政策层面予以适当支持,从而让火电建设企业做到忙而不乱,有序退出市场,进而化危为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