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对钢铁、煤炭行业生态带来了直接改变,但在产业链传导的作用下,其涉及领域显然不止于此。
仅以煤炭行业为例,不仅对下游火力发电、电解铝行业带来影响,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链也同样受到了波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20日,已有23家火电行业公司发布年报。其中,除了国电电力(600795.SH)净利小幅增长外,其他22家公司利润全部下滑。
“煤炭价格的上涨是公司业绩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同时还叠加了电价售价的下调,这对火电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影响尤为明显”,漳泽电力(000767.SZ)相关负责人20日介绍称。
需要指出的是,煤价上涨一直延续到了今年3月底,这使得相关企业一季报业绩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而直至4月上旬,煤炭价格方才出现阶段性回落。
“跷跷板效应”
煤企、电企的博弈,恰如跷跷板一般,一方的盈利,往往伴随着另一方的亏损,而这从两家业务存在交集的样本公司便可看出。
年报显示,2016年,露天煤业(002128.SZ)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加54%。
去年煤价飙涨期间,公司还曾连续5次上调业绩预测,并从2.9亿元一路调高至9亿元。
反观从露天煤业购入大量煤炭的吉电股份(000875.SZ),其2016年净利润则出现了88.9%的下滑。
“公司从内蒙将煤炭运输到省内,其间运费有所上涨,但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煤炭价格的上涨,同时国家政策性火电电价下调,仅此一部分便使得公司减利1亿元。”4月20日,吉电股份财务方面人士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吉电股份火电业务毛利率为20.72%,较上年同期下降4.21个百分点,而露天煤业的煤炭产品毛利率则出现了9.84个百分点的提升。
“火电的成本构成中,7成左右来自于煤炭,而去年在限产的影响下,煤价出现连续飙涨,并一直延续到今年一季度,相关火电企业成本随之上升。”卓创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张敏20日介绍称。
从期货市场来看,2016年6月底开始,郑商所动力煤主力合约从431元/吨,最高上涨至681.6元/吨,随后在11月、12月出现连续下滑。
但今年1月份以来,动力煤价格再现单边上涨行情,由于原本已处于相对高位,今年一季度煤炭均价相应上行,这使得煤企、电企的业绩分化更加严重。
以中煤能源(601898.SH)为例,2016年净利润为20.26亿元,而公司预测的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已达10亿元至13亿元。
此外,煤价高企的影响,也在向下游行业逐级传导,其中便包括了耗电“大户”的电解铝行业。
有色行业专家景川20日告诉记者,“每吨铝的生产过程中,大约需要1.3万度电,相比于氧化铝等其他原料,电力成本占比最大。所以,很多中型以上的电解铝企业,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厂,并以此降低生产成本。”
如焦作万方(000612.SZ)的电力供应,便主要依靠公司自有的热电厂和协议供电企业金冠电力供应。
即便如此,电解铝企业难免也会承担煤价上涨的影响。只是,与电力企业相比,金属铝的价格也出现了同步上涨,于是出现了铝产业链公司业绩集体回暖的情况。
煤化工传导图谱
相比之下,化工行业由于涉及产业链较多,所受到的影响则显得较为分散。
“从原料上看,最主要的两块就是原油和煤炭,煤价一涨,各个子产业链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只是幅度各有差异”,4月20日,四川一位化工行业人士指出。
据他介绍,煤化工行业最老的一条产业链便是煤制尿素,煤价上涨相应推高了煤制尿素的生产成本,于是2016年尿素价格下跌到1100元至1200元后,便开始一路反弹,二者的走势也基本保持了同步。
甚至这个传导关系,还进一步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煤制尿素价格涨了,气头尿素价格自然也就跟随上涨,从而带动行业进入提价周期。”上述化工人士表示。
成本与产品的比价关系,同样适用于化工行业。成本涨幅一旦高于产品涨幅,企业利润空间随之压缩。
Wind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和业绩快报的12家氮肥行业上市公司中,有8家公司2016年出现亏损。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8家公司中也涵盖了气头尿素生产企业,其生产原料以天然气为主。
“新型煤化工则主要分为烯烃、芳烃、乙二醇,他们各自又分别对应不同的产业链,成本上涨驱动作用,随着产业链的细化逐步减弱。”前述化工行业人士表示。
以煤制乙二醇为例,煤价上涨还未对成本端造成剧烈影响。
“乙二醇原料为煤制合成气,但是对煤炭等级要求并不高,使用价格便宜的褐煤即可,所以目前乙二醇的价格运行,仍以自身供需关系为主,成本端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卓创资讯乙二醇分析师王萍20日介绍称。
需要指出的是,4月开始,国内煤价整体出现回落趋势。
张敏便表示,本周开始煤矿开工率出现提升,并有望延续下去,同时北方取暖季结束后,将步入煤炭消费淡季,加之南方水电供给的增加,预计二季度煤炭供应将从供需偏紧转为平稳。
若煤价二季度出现回落,前述的一系列传导关系也将随之打破,并可能会反映到相关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