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政策和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今年3月份,我国首个直接指导储能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将当前业界最关心的补偿以及市场价格机制提上了议程,包括可再生能源场站中储能的补偿机制、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及容量市场的补偿机制以及支持用户侧储能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电能交易或辅助服务的政策,并鼓励多元化储能在横纵向互联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中体现多种价值,储能的商业化前景跃然纸上。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修炳林在此次峰会上还称,该指导意见已经完成意见征求过程,目前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并争取尽快发布。
该意见征求稿同时还明确了几类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储能技术方向,提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要开发分别适用于长时间大容量、短时间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模式应用的储能技术装备。
而在此次CNESA公布的白皮书里,一些数据也印证了行业引导政策。
分布式和微网储能增长最强劲
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新增投运储能项目中,用户侧(即分布式发电及微网领域)的装机规模增速最大,为727%(超7倍),与全球的698%(近7倍)的节奏基本保持一致。我国用户侧储能的市场驱动力多来自工商业领域的电费节省以及在弱电地区与新能源组合对昂贵的柴油发电的替代。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居民电价普遍高于工商业电价,因此居民应用是发达国家的“光伏+储能”方案的应用主流。
阳光三星成为了2016年中国储能企业中最突出的一位,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同时代表了一种市场(阳光电源逆变器)和技术(三星SDI电池)优势互补的企业合资典范。早在2002年国家“送电到乡”工程中,阳光电源上万套光伏控制逆变一体机就应用于西北、西南区无电区。而类似的规律还表现在,国内的光伏企业依托海外光伏营销渠道优势积极进入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户用光储和分布式微网等用户侧市场,例如全球光伏电站装机规模第二的协鑫就成立了自己的储能公司,并提出了在用户侧“光伏+储能+运维”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多位专家在此次峰会上表示,借助“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参与到电力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或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改善过程中,我国的光储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将更值得期待。
铅炭电池储能或将率先实现大规模盈利
因为经济性的需求,新增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储能项目中69%都选择了铅炭电池储能。以该技术为主的圣阳电源、南都电源以及双登也同时成为了储能新增装机规模TOP10中的企业,且圣阳电源仅次于阳光三星排在了第二位。
以南都电源“投资+运营”及圣阳电源“BOT”(建设-运营-转让)为代表的创新性商业模式,解决了储能系统一次性投资太大及电池寿命难以得到验证的问题,进一步帮助铅炭电池扩大了其市场份额。2016年,南都电源通过其“投资+运营”的新型商业模式签下了1GWH的项目订单,相比目前已投运的242MWH项目总量,未来的几年,南都电源的储能业绩才真正值得期待。
在现有的电价体系中,用户侧的储能大多只能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然而在最近的意见征求稿中,我们看到了用户侧储能的新商业曙光:国家能源局表示允许用户侧的储能参与电能交易,同时它还鼓励具有配电运营权的售电公司配置储能。随着今年4月我国微电网的首张电力业务许可证的获批,储能有望在电力体制改革中首先放开的售电侧中获益。
锂离子电池储能有望首先在辅助服务市场中收益
张静秘书长介绍,未来的储能终究是要参与到电力乃至能源的调节中,在电力市场或能源市场中体现它的各种电量价值或功能价值。
在新增投运的储能装机中,与电力调节密切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以及电力输配领域技术路线以锂电池为主,比重分别为79%、100%以及91%,主要是由于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以及体积/重量小的环境友好等的优势。我们还注意到,辅助服务领域的技术路线基本定型,新增装机100%完全采用了锂电池技术,这一趋势与国际上完全吻合。
目前我国的辅助服务市场还处于顶层设计阶段,仅部分地区开始了辅助服务市场的试点,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国外掘金,例如目前在美国调频最火热的PJM市场,比亚迪的公司产品份额就占据50%以上。作为现阶段高功率密度的锂电池代表之一,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也有服务于美国AES电网长达8年的经验,调频次数超千万次,据称现在电池容量还在90%以上,银隆新能源把这个技术带到了国内,参与了南网深圳宝清储能站示范项目,接受电网调度,参与包括系统调频。目前银隆正在积极地进行产能的扩张,并创设了“零元供货、30年质保”的新型商业模式,或将在中国的辅助服务市场放开之后第一批开始盈利。
关注多种储能技术包括前沿储能技术仍十分必要
张静秘书长在峰会上表示,白皮书中关于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的预测,本次和前两次不太一样。原因是储能应用正在由四大传统领域向多领域渗透,并正在参与多领域示范应用。最近几个月公布的三类示范项目中,28个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中有26个都应用了储能,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和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分别有60%和30%用到了储能。
根据CNESA的预测,到2020年,熔融盐储热(光热)技术的规模有望达到1.86GW,接近于电化学储能,而之所以能获得近200倍的增长,据CNESA理事长俞振华介绍,我国在解决“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调峰矛盾上以及电能替代、清洁供暖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储能刚需,而通过储热技术介入的热电解耦解决方案是提升火电灵活性的关键方案之一。
张静秘书长在峰会上介绍,去年国际市场有43.3亿美元的资金投向了储能领域,是前年的10倍左右,其中更有诸如EosEnergyStorage这样的公司通过私募的方式募得了2300万美元,专门用来支持其先进电池技术的开发。
白皮书显示,我国通过前期的技术示范和下游的应用需求,也已经形成了对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多价金属离子电池、新型液流电池体系的进一步研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