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深度解析 » 正文

“金融创新”救得了过剩产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2  浏览次数:366
核心提示:“金融创新”救得了过剩产能吗?
 自2016年2月起,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后,中国就拉开了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工作的大幕。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大嘴”  ID:goodenergy  作者:大嘴君)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去产能进入攻坚阶段后,银行业的日子很不好过,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领域不良贷款压力高企。某大型国有银行总行人士透露,从2016年8月开始,几个资源、能源大省的“一把手”亲自带队进京要政策,希望总行对于当地钢铁、煤炭等在过剩领域的优质企业予以关照,包括不抽贷、债转股等,通过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确保“输血”的方式来维持企业的“运行”。

图片来自凤凰财经网新闻截图

原本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只有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健康发展。但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产能过剩的行业进一步从银行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依旧亟需金融监管者的规范

2017年5月25日,在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银监局局长表示,目前对全省155户国有企业组建了债权人委员会,对生产经营暂时有困难的企业稳贷、增贷,创新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成功帮扶钢铁、煤炭等重点国有企业解围脱困。

“无还本续贷”,即每次贷款到期只要付清利息即可继续本金将本金贷下去。一般用于化解小微企业债务风险问题。2014年,银监会正式鼓励向小微企业实行“无还本续贷”的政策,一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彼时联保互保模式开始破产,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连环爆发。

近年来经济压力较大的黑龙江省,将这一政策用到了钢铁、煤炭等困难企业上。这一“金融创新”被应用在重资产的国有企业上,也反映出在中国经济转型下,煤炭和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债务压力。

图片来自FT中文网新闻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黑龙江建龙钢铁曾在2015年被银行收回信贷资金7亿元,陷入资金困境;龙煤集团从2013年开始年年亏损,截至2015年末负债规模已经超过600亿。这些企业全靠银行不断借新还旧,源源不断“输血”支持,资金链紧张。

      中国的企业债务相当于年国内经济总产值的近170%,债务水平远远高于其它类别的债务。这些债务的绝大部分是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而企业的高负债率,更是令银行感到“惶恐”。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10号在北京的记者会上表示,对中国负债率过高的企业,金融系统考虑不能过多支持这类企业。产能过剩的企业过去占用过多的信贷资源,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去产能。

为了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增强中长期发展韧性,中国国务院于去年9月底下发《关于市场化银行债转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扭亏无望,有可能助长过剩产能扩张和增加库存的企业禁止作为债转股的对象。

但根据公开资料做的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16日,37家企业已经宣布了债转股方案,其中13家属于煤炭行业、7家属于钢铁行业,20家企业的债转股规模共涉及资金约3255亿元人民币,这几乎相当于两个三峡大坝的建设成本。

其中财 新周刊2015年5月的报道《中钢千亿债务难解》中的主人公中钢集团也借此机会发行了270亿元的可转债,而获得喘息。但报道中援引多位银行人士的观点,认为中钢集团在资金链上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度授信之后的过度扩张,再叠加钢价下跌、疯狂的托盘融资业务,中钢已然失去了造血动能。

图片来自财 新周刊网新闻截图

之所以出现黑龙江省和国有银行用“金融创新”来救助国有煤炭和钢铁企业,一方面是这些企业对地方的就业和税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也有助于银行体系降低坏账率,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银行都希望借助“金融创新”来避免这些企业破产;另一方面是因为煤炭和钢铁在中国经济的“旧常态”下被看作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即随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对煤炭和钢铁的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但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对于煤炭和钢铁的需求已经触顶或接近顶点,煤炭消费量自2013年后一路下降。与其为这些企业继续“输血续命”,不如尽快斩断金融体系对产能过剩扭亏无望国有企业的输血通道,避免过剩产能行业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与金融体系的绑定越来越强,最终造成“大而不能倒”的局面,延误中国经济转型的契机。同时将更多的金融支持引导向更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和绿色转型的产业。而在当下体制环境下,金融监管者是最有可能通过对银行的监管和考核来带来上述积极正向改变的。

  据公开资料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5月26日已签署了债转股协议的企业及涉及金额: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煤炭 火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