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深度解析 » 正文

原能源部国际司司长谢绍雄:必须变革能源发展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6  浏览次数:502
核心提示:原能源部国际司司长谢绍雄:必须变革能源发展思路
 必须变革能源发展思路

文丨 谢绍雄

读了去年12月26日出版的《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建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专辑)以后,觉得文章都写得很好,有些问题似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于效率与增长

姜绍俊文《“十三五”电力发展要注重效率》和吴钟瑚文《引入“零增长”思路 规划规制能源发展》都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缓行常态化和产业升级、合理使用能源的要求,分别及时地提出了提高能源转换和使用效率及引入“零增长”思路。笔者认为前者具有现实意义,后者也并是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我们这一代电力人经历过发电机超铭牌出力发电、电网低周波(低到45赫兹以下)运行、以及由此造成的汽轮机断叶片和电网瓦解事故频发、用电实行“停三开四”等严重缺电的困难日子,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电力大发展的春天,今天享受着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的美好时光,因此我们对于要加快电力发展、电力要先行、甚至应“超常规”发展等靠外延发展电力工业的观念有着切身体会和感受,且根深蒂固。况且我国现在仍处在工业化阶段,电力工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电力工业还需要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事情总在变化,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实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使用绿色能源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战略阶段,一些发达国家的能源开发和消费模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笔者1994年曾有机会参加德国最大的电力公司(莱茵威斯特法伦电力公司RWE)的年会,会上突出介绍了德国当年以一次能源的负增长和电力的零增长保证了GDP的近2%的增长,会议认为这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成就,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进入21 世纪后,除了这个被国外某些媒体炒作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德国以外,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也步其后尘,能源消费也都出现下降趋势。我国目前虽然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是面临的资源、环境(特别是地区性环境)的压力比起发达国家来肯定要大得多,大量依靠进口能源受制于国际政治风云变化的风险也不可低估。我们可挖掘的潜力比他们要大,提高能效和引入“零增长”思维是大势所趋,现在就必须有变革能源发展思路的迫切感。

关于智能电网

吴安平文《准确把握现代电网的发展方向》和王仲鸿文《温故知新 话中国“十三五”电网规划》都对发展安全、经济、绿色高效电网提出了自己很好的见解,其中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合理性问题虽然目前争论还较大,但我相信本着尊重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只想对智能电网说点认识。

据我所知,智能电网在西方起源于智能电表的应用,智能电表是信息技术和传统电力计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供电和用电互动,达到对供、需双方都有利的合理用电的目的,所以可以叫聪明用电, 英文里的smart 一词就是聪明的意思,智能是由聪明引申而来。所谓智能电网(smart grid)应该理解为一个经济效益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聪明电网,而这些都是通过智能手段(信息技术和电力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的。往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布式发电,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因为分布式电源一般都是接入配电网,与用户一样,它的运行也要依靠智能手段与供电方互动,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这样就使智能电网的应用得到扩大。这里需要顺便说一下,我国目前分布式电源的译名也还值得商榷。笔者第一次见到这个英文词distribution generation 大概是1990年前后,当时指的是美国一些电力用户自己装设的小型天然气发电机组,因未找到有现成中文译名,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就将其译为分布式发电,据中国能源网的负责人告诉我,此译名一直用到今日。现在看来,译为配电网发电,可能更为贴切,因为distribution 既有分布之意,也有配电之意,而这类发电都是以嵌入(embed)方式接入配电网,而非像大电厂那样联入(connect)高一级电压电网。今天,国外的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大都是嵌入配电网的。尽管国内外关于智能电网的呼声很高,但到目前为止,在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目标的推动下,智能电网还只在配电网发挥作用。

我国目前已把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的概念扩大应用到整个大电网了,这可能是我国的创举,但效果还有待证实。依笔者管见,我们似乎更应该注重的是,智能电网在取得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实效,而不在乎它的形式,或叫它什么名字,现代电网也好,智能电网也好,智慧或聪明电网也好,这些都不重要。

关于计划与规划

朱成章文《准确把握计划、规划和电力市场的关系》,从计划经济年代的“五年计划”一直说到今天的“五年规划”,还特别论述了“计划”与“规划”的差异 ,认为继续搞电力计划不可行,而需要搞的是电力规划,使读者受益匪浅。但是笔者不明白的是现在我们做的到底是计划呢,还是规划?“十三五”计划与“十三五”规划又有何区别?我自己的解读如下:

(一)“十三五”计划与规划的任务和内容都是一回事,“十三五”近在眼前,有关宏观性、战略性和长远性问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报告中都已明确,无需在近期计划中再做文章,只需作具体安排予以落实。其实,规划和计划这两个词在西方就是同一个词,都叫plan,只不过有长远计划(long term plan)和短期计划(short term plan)之别而已,长远计划大概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划,但还是计划,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可能中国语言词汇比较丰富,留给我们秀才们做文章的空间就多了一些吧。

(二)把计划变为规划并不代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真正的转变发生在制定计划的机制的转变上,是按市场机制(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企业自主运用市场机制决定投资方向等)来配置资源,由市场决定和执行计划,还是靠政府长官意志来制定计划、审批项目,靠行政手段来执行计划。前一届国家能源局出现那么多的巨贪,不都发生在审批项目上吗?不都发生在计划更名为规划以后吗?机制不改,变换名称,只能被理解为文字游戏。

(三)国家制定发展计划与否不是区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标志。计划经济国家要制定计划,市场经济国家也制定计划,据笔者所知,后者制定的电力发展计划甚至比前者还要细。我们不要犯“计划”的忌,不敢提计划二字。我国的“十三五”属于近期,因此笔者认为作“十三五”计划比搞“十三五”规划更为合理,计划的提法比规划也更切合实际。如果近在眼前的事还需要规划一番的话,那真可能会应验业界流传过的一句话:规划就是“鬼话”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