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给予补贴,但政府保证不限电,上网电价按照项目所在地的火电标杆电价执行;
第二,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平价上网示范;
第三,试点项目既可是新开发项目,也可是已完工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推动风电行业技术升级,提高行业竞争力,让企业加快“断奶”的开始。众所周知,风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但因为风电的发电成本较高,行业发展一直依赖于补贴,而这些依赖,又反过来让风电发电成本始终无法降低,平价上网也看起来困难重重。
今天,很多人都会把发电成本高企归咎于补贴政策。但事实上,补贴路线本身没有问题,特别是在产业最初发展阶段,补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丹麦。
同样是风电大国,丹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风电补贴政策,先后推出了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与能源税、二氧化碳排放税、碳排放交易等一系列措施。
但同时,丹麦做了两件事情更重要:通道建设和技术研发。
首先,在发展本国风电的同时,丹麦德国、挪威、瑞典等欧洲邻国积极通过电网互联,建立电力交易。据统计,其与周边国家有至少5条交流输电线路相联,2015年,总的外送和接收输电容量为6280兆瓦,比丹麦4855兆瓦的总风电装机容量还要大。通过充分互联,风电常有的波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其次,丹麦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制造者和使用者,而是风电技术开发者。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风机公司中,这个国土面积比海南岛大不了多少的北欧小国占据4席。
同时,科研机构对风电的研究也相当系统,目前,有超过50家研究机构主攻空气动力、风力评估、材料力学、风机性能等与风电相关的研发工作。
技术不断升级和消纳的及时有效,让丹麦风电始终处于较为良性的发展中,即便风电补贴在近年不断减少,也没有影响行业稳定发展。相反,风电的发电成本得以快速下降,基本具备了与传统电厂竞争的实力,到2016年,丹麦一家海上风电场的电价只有0.37元/千瓦时,同时,全国的风电占总发电量中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