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光热电站大会暨CSPPLAZA年会上,业内人士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不纠结于项目本身,就是要通过示范项目推进,真正找到制约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瓶颈,从而为2020年之后的光热大发展奠定基础。
建设进度并不乐观
距2018年底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成的期限仅剩一年半时间,但项目进度似乎并不乐观。据记者了解,不少项目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包括用地、用水、电网、场平等。部分项目主要设备、主要设计开始招标,个别项目已经定标。
或许正是由于首批示范,主管部门对项目的进度情况也盯得很紧。国家能源局2月专门下发《关于报送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情况的通知》,要求每个季度报送20个光热示范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时规划的示范项目总量是100万千瓦,实际批准的是134.9万千瓦,就是考虑到有些项目可能无法按时完成。“在当前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给予光热示范项目更大的示范规模,也是希望有更多的项目可以做成,为行业发展探索经验。”该业内人士表示。
面临多种潜在风险因素
实际上,作为首批示范项目,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先行者的困惑。
“光热发电不像常规的火电,火电积累了多年的建设经验,实现了模块化、规范化,干起来比较顺手。光热发电项目开发没有标准,也没有依据,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地需要进行探索,也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常州龙腾光热发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怀普说。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章颢缤认为,光热发电项目开发过程中,会面临成本风险、技术风险、消纳风险和补贴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土地问题是光热项目开发的一个核心关键性因素,据我所知,20个首批示范项目里至少有5个项目因为土地因素没有办法实施。另外,有的项目土地投资费用太高。”章颢缤说。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建祥表示,光热产业要发展,离不开在税收、土地和绿色信贷等宏观层面的政策配套。他呼吁地方有关部门能够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文件要求,尽快明了配套政策,给光热发电创造轻松、友好的发展环境。
“光热发电行业要尽快实现产业化,产业化的成果可以影响国家主管部门在规模化上的考量。光热项目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到我国现有的电力体系当中去,才能更好的发展。”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说,“与此同时,光热发电行业要积极走出国门,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当前遭遇到的困难寻找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
重在打通产业链
“用山东土话说,目前我们光热发电产业链仍是云山雾罩的,哪里行,哪里不行,搞不太清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用带有浓重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表示,推动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不着眼于项目本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为了打通产业链。通过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可以检验我国的光热发电产业链到底行不行,知道我们的产业链上到底缺什么,应该补什么。从而为2020年后的光热发电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参与了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出炉的全过程。他认为,示范项目有两方面目标:一方面是推动光热产业的规模化,另一方面是形成产业集成的能力。“首批示范项目的推进一定要对行业和产业起到正向的反馈作用,才能够真正起到示范的意义。”王霁雪说。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看来,相比于光伏系统,光热发电系统更加复杂,虽然西班牙等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光热领域的研究,但总体而言,在世界上光热发电仍处于起步阶段。
“光热行业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是基础研究工作欠缺。应该更加重视基础工作,更好地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发展。此外,要在创新、长远规划、产业标准化方面扎实推进。”石定寰说,“希望光热发电产业能够吸取光伏产业的教训,尽可能实现平稳发展,避免大起大落。一会儿是春光明媚,一会儿又是严冬难耐,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2020年才进入大发展时期
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核定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1.15元/千瓦时,并明确上述电价仅适用于国家能源局2016年组织实施的示范项目。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透露,现阶段光热发电项目的工程造价在2.5万-3万元/千瓦之间,未来,光热发电的工程造价和发电成本将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大幅下降,这一趋势尤其在产业化初期特别明显,预计到2020年,光热工程造价能降到1.5万元/千瓦以下。届时,上网电价会降低到0.75元/千瓦时以内。
多位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是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打基础的时期,2020年-2030年这十年才是光热发电的大发展时期。随着产业链贯通、规模化发展、成本大幅下降,未来,光热发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将占据一席之地。
一位与会的西班牙光热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中国不是光热发电主流地区,但未来,在重建全球光热生态的过程中,中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