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国际关系署署长吴国才
记者: 请您展望一下中新两国的关系,特别是在能源领域的一些合作前景?“一带一路”对新加坡是机遇还是挑战?
吴国才:我非常看好两国关系的发展。新加坡提倡双语教育,无疑会促进两国今后的交流合作。这么多年来,新加坡和中国有很多战略性以及实实在在的交流,包括经济、人文等。现在来新加坡旅游的外国游客最多的是印尼人,接下来就是中国人,每年大概有100万人,新加坡也有很多人到中国旅游。这不仅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更为深入的经济合作打下了基础。
新加坡的公司在中国有很多投资,很多中国能源企业也在新加坡设立了办公室,如中石油、中海油、英利、天合光能、顺风光电等。特别是中海油最近在新加坡投资8000万新元成立了中海油服区域总部。新加坡是中国能源公司走出去的一个跳板,特别在东盟地区。中国国家电网也和新加坡电网公司(SP)一起在澳大利亚投资。
“一带一路”不会弱化新加坡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新加坡可以从“一带一路”中获益。如果亚洲国家整体繁荣程度提高,在新加坡,企业的互动就会更加频繁、更加活跃,因为新加坡有先发优势。
记者:新加坡地域狭小,能源资源匮乏,未来在亚太地区能源产业中的定位是什么?
吴国才:新加坡没有石油,但很早就成为全球重要炼油基地和石油贸易中心。同样在天然气领域,新加坡在地区乃至世界能源舞台上的地位也十分牢固。国际货币交易的三大市场是伦敦、纽约、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已经超过东京,成为亚洲最活跃的美元交易中心。
新加坡有完善的制度,并培育出一个允许多国公司自由进出的市场。打造一个新加坡可能需要50年,并不是可以轻松复制的。新加坡如果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所突破,就能够在能源领域继续拥有先发优势。
记者: 新加坡对中国能源企业的吸引力在哪里?
吴国才: 第一,新加坡能够作为一个到周围国家投资的平台。第二,作为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硬件条件完善,可以成为一个实验室,非常适合开展示范项目。
以可再生能源为例,很多人对光伏、生物质能很感兴趣,我们也正致力于为这类新兴行业的研发营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大环境。对国际企业来说,可将新加坡作为一个开发新能源产品的“实验室”,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推广。
记者:亚洲要建立天然气中心,新加坡是一个很好的备选,现在运行的情况怎么样?
吴国才:进展不错,现在很多主要油气企业已经把他们的天然气贸易整个分支业务移到新加坡,我们正在更为积极地与天然气企业交流,打造一个透明、公平的平台,让它们能够自由地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今年10月,我们将在新加坡主办新一届的国际能源周,主题是“全球能源转型新前景”,其实油价的波动对亚洲是利好的,因为天然气价与石油价格挂钩,油价下降会让我们更具竞争力。
记者:刚才说到,新加坡能源资源匮乏,不知道您如何理解能源安全这个话题? 在中国,有观点认为能源安全是一个伪命题。
吴国才:对于缺乏能源和资源的新加坡而言,能源安全绝不是伪命题,而是“生或死”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贸易,让这些物资自由地进入新加坡,从而保障我们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国不同于美国、欧洲,后者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经济增长是平稳、可预测的,所以能源需求也相对平稳,这有利于它们规划发展新能源。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经济增速也在不断变化,相应的能源结构和政策也需要适时调整。未来十年、二十年,东盟的可再生能源装机会持续上升,但不可能撼动传统化石能源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