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月开始,短短1年半时间里,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完成对23个省区市的督察,着眼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强大震慑,倒逼责任落实。
狠抓落实 敢于碰硬
中办、国办近期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并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第一个问题是保护区内存在违规开发矿产资源的活动,第二个问题是部分水电设施违规建设和违规运行对生态造成破坏,第三个问题是保护区周边企业还有偷排、偷放污染物,违规运行、违法运行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甘肃组成员马国林说。
针对保护区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甘肃省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到目前为止,保护区内矿权中,143宗已经停产停工;42座水电站中,33座已建成的水电站严格按要求下泄生态流量,并建好了实时在线监控和预警监督管理系统;同时,其他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中央环保督察组有关人士表示,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高压线、红线区,谁都不能动、谁都不能碰,才能真正保护好。下一步,将推动“绿盾2017”专项行动,狠抓落实,敢于碰硬。
走访谈话 明晰职责
中央环保督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方党委政府如何把环保责任落实到位。由破解这一难题开始,明晰各职能部门环保职责,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等次第展开。
据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介绍,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共谈话省级及以上领导555人,部门和地市负责同志谈话494人,走访部门和单位518个,调阅各类资料11.5万份。
广东省委常委领导班子、省政府领导班子、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共计22名相关领导人,到目前为止全部按督察组安排的时间进行了个别谈话。此外,广东省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也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组个别谈话,省纪委等26个部门和单位接受了走访问询。
紧盯整改 保持压力
2016年11月至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织对上述7省市开展环保督察,并于今年4月完成督察反馈。
刘长根说,各省市督察方案公开后,督察办将实行清单式、表格式调度制度,紧盯地方督察整改工作情况,按月调度,及时督办,加强通报,并对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调查问责结果进行审核。同时,持续督促地方利用省级电视台、省级党报、省级人民政府网站作为载体,加强督察整改工作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
“对督察整改不力的地方和突出环境问题,将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督察,始终保持督察压力,确保督察不是一阵风,取得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刘长根说。
本报记者从环保部获悉,中央环保督察这项肇创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的制度,如今以雷霆之势顺利完成河北督察试点及3批共23个省(区、市)的督察工作,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即将入驻,计划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