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
1、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的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其培养方式主要有连续式和间歇式。
1、连续式培养:连续式培养是指在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情况下进行的活性污泥培养方式。选择该种培养方式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进水,即日进水量至少可以满足一台进水泵24小时的水量,连续式培养的优点是培养时间短,微生物所需驯化时间短。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来水量的大小确定进水泵开机台数和生物池开启组数,格栅机、沉砂池、二沉池全开,开启外回流泵(若有内回流泵,选择不开),回流量控制在大于100%,曝气区溶解氧大于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于0.3m/s,绝对流速不小于0.2m/s,连续运行。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sv%达到10%以上时,活性污泥培养即告成功,此时的出水BOD5、SS、COD等指标一般可达到设计要求。
2、间歇式培养:间歇式培养是按进水、曝气、沉淀、撇除上清液等四个阶段往复循环的培养方式,是在进水量小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一种培养方式。其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周期长,驯化时间长,操作工作量大。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同时开启进水泵、格栅机、沉砂池,待生物池充满水后开始曝气,同时停止进水,定时测量生物池,当COD、SS明显小于进水时停止曝气,沉淀2小时后再进水,同时撇除上清液。在此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完成的标志同连续式培养。
2、活性污泥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
1、DO在控制在不低于1.5mg/l左右,初期曝气区溶解氧大于2mg/l.
2、好氧池曝气时间根据污水和污泥情况,初步投入菌种,曝气时间24小时就可以。
3、在此过程中,每天测试进出水水质指标,直到出水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特别是COD的检测,SV30的检测,一定要经常观察。
第二部分:调试过程实际问题分析
问题1:
现在正在做造纸黑液的处理,COD:60000mg/L,SS:9400mg/L,色度:6000,pH:8,工艺:A/O(UASB)请问该如何调试?能具体讲解一下过程吗?
回答:
谈几点调试需要注意的:
1、造纸黑液浓度高,进入生化系统前,通过物化段有效去除SS可以大大降低有机物含量,减轻对后段生化系统的冲击。
2、培菌力求逐渐提高进水量。
3、进入生化系统的营养剂和排放水的营养剂含量需要多分析,找出去除率,以确认补充量需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