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台湾8月15日大停电,针对台湾供电状况的检讨声浪纷至沓来,政府更订定2024年全台300万户装设智能电表的目标。近年成为全球趋势的智能电表,其实台湾政府已经推行多时,甚至全额补助每户人民币1750元的装置费用,但为何还是曲高和寡,难以引起民众的共鸣呢?
什么是智能电表?
目前多数住家都是使用最传统的“机械式电表”,只能累计用电量;部分民众装设“电子式电表”,可以配合低峰时段电费打折的“时间电价”措施。
上述二种电表,都只能依靠人力抄表计算用电度数,目前政府力推的“智能电表”则具有通讯功能,用户可以透过计算机、手机App实时了解用电量,或许因此会有节电的警觉。
另一方面,台电也能借此掌握用电情况,以高峰、低峰时段制定更准确的时间电价,用户再据此调整自己的用电习惯,达到节能、省钱的目标。
熬夜洗衣服可以省电费?
关于如何节电、省钱,民众各出奇招,坊间甚至流传“半夜洗衣服、吹冷气”的省电大法,希望避开用电高峰时段。但若住家仍采用传统的机械式电表,根本无法辨别用电时间,只能记录用电总量,终究瞎忙一场,平白牺牲休息时间。
即便向台电申请改装电子式电表,并以时间电价计费,也未必真的划算。由于普通住家用户采计的是“表灯非营业电价”,与“住商型简易时间电价”计费方式不同,民众最好还是照着台电提供的计费方法,先行试算哪种方案适合自己,因为一旦选定时间电价,一年内就无法改回先前的计费方式。
台湾推行智能电表的现况
归根究柢,行政院长林全认为,台湾电价太便宜,导致民众缺乏节电诱因,应该推动智能电表搭配时间电价,设法拉平高峰时间的电力。
行政院订定2024年全台300万户装设智能电表的目标,预计明年首先达到20万户,预计将投入人民币55亿元,全额补助每户人民币1750元装置费用。
立意良善的政策为何举步维艰?
实际上,台电从2013年就开始安装智能电表,至2015年才装设1万户,远远低于现行300万户的目标。其中,也仅有约700户愿意参与记录与时间电价。
当时就有用户抱怨,装设智能电表、配合时间电价后,家里电费不减反增,加上还有信号传输的问题,导致民众兴致缺缺,毕竟没人愿意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便政府全额补助装设费用,但那也是人民的纳税钱,一听到要砸下大笔资金推动智能电表,节电效用尚且未知,就怕钱没花在刀口上,甚至徒留图利财团的话柄,招致民众反感。
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人工抄表,设置智能电表的投资成本高出许多,也让台电缺乏动力。台电官员曾指出,目前台湾每户每月人工抄表费用为人民币1元,若以全台1300万个低压用电户来算,一个月也才人民币1400万元,整年费用约为人民币1.7亿元;但若全部都要装设智能电表,就要先砸下人民币175亿元,这还不包括控制中心的建置与维运费用。
台电也认为,依据计费方式不同,智能电表的效用,对企业、工厂等用电大户比较有感,若是一般住户,除非用电度数超过700度,否则成效有限。
“台电眼光太短浅了。”台湾智能电网产业协会理事长林法正先前接受采访时指出,长远来看,智能电表若能普及化,不但施行时间电价与需量反应将更有效率,还可以侦测哪些地方被窃电了,多元应用这些数据,最终总体效益相当可观。
日本、美国、欧洲怎么做呢?
东京电力公司以简图介绍智能电表的好处。
林法正认为,台湾电费长期偏低,应该建立“使用者付费”的概念,回归市场机制,电价上涨可让用户对节能有感,用电也会更有效率。他以日本为例,智能电表费用分摊在民众电费里头,平均每户每月多约人民币10元。
由于日本电力市场迈入自由化,日本主要10家电力公司在2014年向经济产业省提交的事业计划书中,表明将于2024年度前,将辖区内所有家庭用户所使用的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
欧洲最大电力公司意昂集团(E.ON)英国分部,也为参与智能电表试验的民众免费安装,并提供智能能源表显示器,用户就能借此实时掌握能源耗量。用户可以自行设立节能目标,倘若耗量偏高时,它会发出红色的灯光警示。
美国洛杉矶则是在智能电表与智能电网试验阶段,就导入家户的需量反应计划,降低高峰用电负载,让电力公司不必投入更多资金兴建电厂。这个计划还特别研究“使用者用电行为”,期望未来能透过分析,发展鼓励市民省电的策略。
节能减碳路迢迢。但说到底,智能电表本身并无法节能,而是透过更透明、更实时的信息让我们掌握用电情形,并且视状况调整用电习惯,能不能看紧钱包,终究还是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