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优化新业务布局 服务公司平台型企业建设——访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党委书记张运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0  浏览次数:666
核心提示:记者:您如何理解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张运洲:公司确立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


记者:您如何理解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

张运洲:公司确立“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融合发展趋势的重大举措,为开创新时代公司发展新局面绘制了新蓝图。

国网能源院作为公司智库,主要从事公司战略规划、管理、运营等相关研究工作。在当今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电网企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平台型企业是公司未来最显著的外在特征之一。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公司创新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记者:您认为建设平台型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运洲:平台型企业体现公司网络属性,其主要内涵是面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互联网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以能源互联网为支撑,以公司品牌信誉为保障,汇聚各类资源,促进供需对接、要素重组、融通创新,打造能源配置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平台。以数字业务为核心的新平台,除技术引领外,更应注重业务场景的驱动。

公司建设平台型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司“大国重器”的影响力和全行业的带动力,培育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公司连接众多发电商、电力设备供应商和庞大的客户群,打造能源互联网新生态,共享互联网经济发展新机遇,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电力行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挖掘利用电网运营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电网生态圈”,可以有效提高各类客户对公司的黏性,开拓“蓝海”价值。公司电网运营业务积累了大量发电、设备、用户等数据,通过应用平台提供供需匹配、辅助决策支撑等服务,预期可为各类客户创造价值增长空间。

记者:立足建设平台型企业,从战略规划上看,公司新业务发展重点是什么?

张运洲:公司建设平台型企业需要紧扣自身定位、统筹谋划新业务布局。综合判断,公司可发展的新业务大体上集中在工业服务、消费服务和资产运营三类。工业服务类是面向能源电力生产、传输、存储等工业环节,提供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平台和数据服务。消费服务类是面向能源电力消费环节的个人、家庭、工商业企业和政府等,提供能源、平台和数据等综合服务。资产运营类是挖掘内部资源价值,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提供对外共享服务,实现电网设施、信息通信、数据等资产的价值增值。

在消费服务、资产运营类业务方面,按照“平台+生态”的发展思路,以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基础,重点围绕解决价值链痛点问题打造适用于不同平台的商业系统,提供一站式、闭环的能源及衍生服务。重点包括深入挖掘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服务、家庭用能、电力交易等应用场景中的痛点问题,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及电力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基于开放通用的平台功能,集聚具有互补性服务功能的合作伙伴,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运维服务商等,以及金融保险、广告增值甚至餐饮娱乐等跨界配套服务商,构建商业生态圈。消费服务类、资产运营类业务中拥有公益性属性的部分业务,主动对接民生政务需求,开展多维度电力数据深度分析,推动以电为中心的各层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运营,充分发挥电力数据资源和规划设计等能力,为各级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等提供数据和研究咨询,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工业服务类业务方面,依托电网枢纽平台优势和公司研发优势,提供数据、技术、标准等资源支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业升级,提升产业生态整体效益。重点包括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和存储各环节设备状态全感知,合理开放设备运行、监测等数据,支持电力和通信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及预见性维护;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与相关方紧密合作,推进新能源等发电设备和信息接入,形成含规划选址、数据共享、运行监控、故障诊断、功率预测、交易结算、广告服务等在内的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推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电力及通信设备、传感器厂商、标准化组织等合作,联合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方向。

总之,随着“三型两网”的建设和深化,公司将不断汇聚能源资源、网络资源、用户资源、设备资源、数据资源和征信资源。培育各类平台型业务关键要解决好目标市场和商业模式问题,需要统一对外服务门户和渠道入口,聚焦“引流+赋能”,采用快速迭代的方式塑造成熟的商业模式。

现阶段主要面临专业人才短缺、业务管控机制还不够灵活、政策法律风险等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加快引进紧缺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对于急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法律、商业模式与营销等专业人才,在新员工及社会化招聘中适当倾斜。灵活采取岗位分红、员工持股等方式,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吸引力。

二是优化运营机制,增强新业务开拓能力。在业务拓展、项目投资等方面给予各省公司和直属单位更多决策自主权,允许并购或与具备技术等优势的市场主体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快速切入新业务领域。制订科学的考核指标,对需要一定成长周期的新业务,强化成长性指标考核,激发企业创造性。鉴于新业务经营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要探索股权转让等市场化退出机制,降低退出门槛、提高退出速度,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

三是超前研究可能出现的政策法律风险,抓紧制定有效策略。对用户数据隐私及合规使用等法律问题,要超前研究,明确数据采集与应用的界限。对于拓展的新业务,其业务监管属性、相关资产及成本是否纳入监管有效资产范围等,需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汇报。同时,在主业协同开拓新业务过程中,要依法合规开展相关工作,消除不规范关联交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