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红海”中拓“蓝海” 加速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随着光通信向更大容量、更长距离、更高速率的方向迈进,作为基础设施的光纤光缆也在不断演进,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光纤光缆厂商也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的能力,探索差异化的竞争之路。可以看到,我国的光纤光缆市场正在进一步成熟,光纤光缆企业更加具有活力和创新力,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伴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大,我国光纤光缆市场竞争加剧,对于身处“红海”中的光纤光缆企业而言,要想谋求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人民邮电》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天科技集团,看到作为我国光纤光缆市场的领军企业——中天科技正在积极推行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高地”迈进,从普通的光纤光缆产品向利润空间更大的特种光电线缆产品延伸。在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看来,高端市场是中天的必争之地,与其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呛水,不如在更注重创新且更高利润空间的“蓝海”泛舟。摘得“皇冠明珠”自主研发光纤预制棒
光纤预制棒是整个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最上游,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其利润占据整个光纤光缆产业的70%以上。很长一段时间,光纤预制棒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日本的少数企业手中,国内光纤光缆企业必须采购光纤预制棒用以生产光纤光缆。近几年,中天科技等行业排头兵开始实现光纤预制棒的技术突破。目前,中天科技已经拥有了自主创新的光纤预制棒技术并已实现规模生产,光纤预制棒产能基本与自身的光缆产能匹配,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有力推动了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了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中天科技光纤预制棒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芯棒到外包层制造是一次性完成的。”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新力在采访中表示。在光纤预制棒的生产中,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能力完成芯棒和外包层的一次性完成,这对于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工艺都有超高的要求。由于受到技术限制,有的企业的光纤预制棒生产需要将芯棒和外包层的生产分为两步完成,即先制造出芯棒,再借助购买的套管,在芯棒上加上外包层,而中天科技却具备“二合一”的能力。
芯棒和外包层一次性完成在生产流程、产品工艺以及成本上都带来了优势。“企业自己能够制造外包层,意味着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自我掌控,同时芯棒和外包层套管的匹配率更高,意味着光纤预制棒的产品质量也更好,而成本优势也不容忽视。”据蒋新力介绍,芯棒和外包层存在匹配率问题,如果购买别家厂商生产的套管来制造外包层,无疑会降低芯棒和套管的匹配率,从而影响光纤预制棒的质量。而在成本上,芯棒和外包层的一次成型也有突出的优势。据悉,在一个完整的光纤预制棒中,芯棒和外包层体积的比例为1∶8,在成本上,两者的比例约为5∶1。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需要采购套管制造外包层,显然将有效节约成本,生产出更低价格、更高品质的产品。
数据流量的不断攀升,推进了运营商光传输网络的升级。面向400G甚至更高容量的传输,大有效面积低损耗光纤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悉,中天科技正在将更多的生产能力向大有效面积低损耗光纤转移,未来几年内有望将该光纤在中天特种光纤产品中的比例提升至90%左右。与此同时,中天科技还将在特种光纤预制棒上进行全力的探索和研究。有什么样的光棒,才有什么样的光纤,在蒋新力看来,特种光纤预制棒上的创新和突破,才是中天科技“高端”战略的精髓所在。与此同时,中天科技未来还将探索高纯石英套管工艺的制造,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甚至在光纤最原始的材料——玻璃上寻找自主创新的空间。
泛舟“蓝海”丰富特种光纤光缆品种
由于进入门槛不高,市场竞争者众多,在过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普通光纤光缆市场价格连年走低,产品利润日渐“稀薄”,成为不折不扣的“红海”市场。然而,与普通光纤光缆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截然不同的是,特种光纤光缆市场却供不应求。尤其是随着我国“宽带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运营商进一步加快FTTx的部署,在很多特定的部署场景下,特种光纤光缆产品成了“香饽饽”。
“特种光纤光缆找中天。”这是中天科技多年前推出的一句广告语,而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今天中天科技在特种光纤光缆市场地位的真实写照。相比普通光纤光缆市场,特种光纤光缆市场的门槛颇高,对于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制造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得益于企业自创立之初就将“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天科技在特种光纤光缆产品上拥有了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加之早在多年前,中天科技就已经瞄准“特种”市场,精心耕耘,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海底光缆无疑是中天特种产品阵营中的排头兵。中天科技是国内首家攻克海底光缆技术的光纤光缆企业。海底光缆对于技术和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生产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认证,以至于其被称为“光缆之王”,目前全球也仅有少量企业具备生产能力。“2014年,中天科技海缆销售额接近12.6亿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建凌对记者说。中天科技的海缆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目前,中天科技占据了国内海底光缆市场50%以上的份额。在海外市场,中天科技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扩大,已经设立了40余个海外事业部。
中天科技能够在海缆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公司在“特种”市场的超前眼光。据薛建凌透露,中天科技早在2009年以前就通过了UJ和UQJ两项国际认证。而事实上,提交认证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7年,在当时拿出数百万的资金去进行这样的国际认证还是颇有风险的,不仅市场前景和收益不明朗,是否能够一次性通过认证也是一个未知数,稍有不慎就是“打水漂”。不过在过硬的技术支撑下,中天科技一次性通过了两项认证,获得了进入海缆市场的通行证。而除了UJ、UQJ认证,中天海缆还通过了阿美石油等多个国外客户和总包商的资质认证,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土耳其、中东等市场。
虽然已经成功打开了海缆市场的大门,但是中天科技在海缆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并没有停止。据悉,中天科技目前承担了两项与海底光缆有关的国家863项目,在通信电缆行业,中天是唯一一家同时承担两个863项目的厂商,薛建凌对于中天科技在海缆技术研究和创新上的储备颇为自豪。他表示,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的开发,面对这一趋势,中天科技将进一步丰富“海”字头的产品,以海底光缆产品为主,向海工器件、管道等产品拓展。
抢占“价值高地”打破漏泄电缆技术壁垒
得益于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一种适用于地铁、隧道等特殊环境的电缆产品——漏泄电缆得到市场的认可。由于技术门槛较高,这一领域之前是国外厂商的天下。2006年,中天科技启动了漏泄电缆的产品研发,顺利攻克技术壁垒,成为目前国际上漏泄电缆市场的主流供货商。据中天射频电缆公司副总经理蓝燕锐透露,中天的漏泄电缆在我国地铁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高达50%以上。
技术显然是中天漏泄电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杂波抑制是漏泄电缆的关键技术。”蓝燕锐说。在漏泄电缆产品设计中,需要在电缆上开很多槽孔,而这些槽孔的存在使得传输中必然会产生信号反射,从而带来杂波,中天科技的宽频带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杂波。同时,借助中天搭建的大型高仿真隧道测试实验室,新产品可以在仿真隧道中进行反复的模拟工程测试及改进,从而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能的产品。
服务也是中天漏泄电缆拥有高市场占有率的秘诀所在。“中天漏泄电缆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蓝燕锐表示。由于漏泄电缆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产品,部分用户对于产品的性能及工程应用技术还比较陌生。之前,虽然国外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并不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提供良好的服务。中天科技打破了这一局面,从漏泄电缆产品进入现场到安装、培训和后续的开通测试,中天科技都视为己任,并且对于后期运行实施全程的跟踪回访服务,不仅提高了网络的建设效率,更是让建设方后顾无忧。
值得一提的是,中天科技的服务并不是单向的配合,而真正做到了想用户所想,解用户之忧。蓝燕锐用具体的案例予以说明:中国铁路总公司举办的“通信漏缆接续培训班”邀请了多家漏缆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包括国外知名厂家,最后中国铁路总公司认可了中天提供的技术支持方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外厂商的培训注重理论,而中天则是理论配合实际操作,带着工具和漏泄电缆产品,为学员进行手把手的免费培训。“时至今日,客户在漏泄电缆运营过程中有服务需求都会找中天,双方不仅仅是合作关系,而且还是相互信任的伙伴。”
除了在地铁和轨道建设中的应用,小规格漏泄电缆在通信室内覆盖以及共建共享上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2014年,国家铁塔公司挂牌成立,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同时也给通信设备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铁塔公司需要先进的技术方案以实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而小规格漏泄电缆的技术方案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可以实现多运营商室内覆盖的共建共享,而且传输的质量比天线覆盖方案更优,同时也更为绿色环保。”蓝燕锐对于漏泄电缆在通信市场的应用充满信心。他表示,中天有技术实力及技术人才针对铁塔公司及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具体需要提供定制化的漏缆解决方案。
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开拓“蓝海”,对于中天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在自主创新和精细制造战略下驱动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高端”意味着高利润,更意味着高品质和高技术门槛。中天正在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支撑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在此次采访中令记者颇为感慨的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中天拥有规模可观的科技研究院,研究院下设发展战略研究所、光纤研究所、特种导线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海缆研究所、光电装备研究所六大部门。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天科技能够一次次打破技术壁垒,承担了4项国家863计划,50多项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产业振兴专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转型升级专项等)和120多项市级科技项目,开发了30多个国家重点新产品系列,近年来累计申请628项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