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的讨论,正在吸引着行业内外的目光。有支持者,亦有批评者。支持者认为,我国电力市场实现完美破局。批评者认为,我国的电力市场即不像美国、也不像英国、更不像澳大利亚,是“四不像”。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大数据” ID:zdzksjk 作者:张振兴)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今天的电力市场?如何看待当前的电力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业莫衷一是。
随着开水缓缓倒入杯子,屋内弥漫起淡淡的茶香,如同今天的电力市场,厚重且韵味深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体制改革资深专家薛静一边整理身边的书籍,一边向记者介绍我国电力市场相关情况。
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行业第一届接受高等电力教育的专业人才,薛静是电力市场建设的坚决拥护者,更是助推者。她见证我国电力市场40年的变迁,对每一次变革都如数家珍。
对于电力市场的本次讨论,她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市场”是手段 不是结果
记者:中国电力市场建设是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您如何看待这种转型?
薛静:一个国家经济模式与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紧密相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模式承担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支撑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今天,我国电力工业取得的成果与这种模式息息相关。
欧美市场经济模式也与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基因与我国迥异。市场在我国电力行业落地,需要进行中国化改造,与我们的国情、现实相适应。有人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既不像美国、也不像英国,更不像澳大利亚,我国电力市场是“四不像”。这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电力市场的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不是说“计划”必须否定,“市场”一定正确。“计划”、“市场”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它是手段,不是结果。我国面对全世界最为复杂的电力市场,挑战是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我们的电力市场建设一定具有“中国特色”。
记者:截至目前,新一轮电改启动四年。在您看来,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薛静:本轮电改最大的突破是电价机制。通过大用户直接交易、新能源竞价交易等机制,电力市场开始接受了节点电价、峰谷电价,电价被还原了时间和空间属性。它对市场主体的倒逼作用已经发挥。如今,通过节点电价机制,发电企业开始分析电厂建设的地址。通过输配电价改革,电网的投资、管理更加精细化,电网企业逐步探索解决区域价格倒挂、电压等级倒挂、不同用户电价倒挂等问题。
日前,我国煤电联动机制退出,煤电上网标杆电价取消,电力市场电价机制的最后一道藩篱被拆除,电力的商品属性进一步得到强化。大用户直接交易是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已经实现煤炭市场对电力市场的传导,但是依然有部分机组享受标杆电价,未完全进入市场。煤电上网标杆电价取消,我国煤电彻底实现了市场化。
煤电上网标杆电价取消,省间的交易通道理论上可以被打通,省内、省外的电量可以实现在同一平台上竞价,跨区、跨省电量可以本着互补调节目的自由交易,实现资源优化市场化配置,电网通道是否堵塞成为跨区跨省交易的制约条件。
记者:当前电力市场已经盘活,并且已经细分出很多市场,您如何看待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市场的关系?
薛静:电力市场的中长期交易锁定了年度的上下游间电价,可以用市场化联动方式锁定煤炭的中长期交易。因此,中长期交易是稳定电力市场的压舱石。中长期交易曲线分解为各月、各周、各天曲线,如果当天分时段供需曲线不能与中长期合同电量吻合,就只能通过现货竞价、辅助服务市场进行补充。
现货市场建设还需要逐步摸索,现货一定在相对成熟的地区进行,首先实现现货就地平衡。跨省、跨区电量参与当地的现货竞价,其条件到底够不够,波动性、通道问题,外地电量和当地电量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值得指出的是,煤电标杆电价中有容量电价部分,这对引导煤电投资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的前提下,在煤电标杆电价取消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容量市场合理引导火电投资,应该得到行业的重视。
市场不是万能的 仅仅开始
记者:我国电力市场建设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在您看来,电力市场面临的挑战在哪里?
薛静:上一轮电改中,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迅猛,电力投资空间巨大,本轮电力体制改革与上一轮面临环境不同,电力市场建设面临复杂外部环境。我国经济正处在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其次我国处于产业转型期,在保证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各区域、各省要保证自身的产业特色,对用电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火电行业经营压力普遍增大,新能源大规模崛起等诸多因素汇集在一起。
电力市场建设最主要的内部挑战是计划经济思维问题。电力行业市场主体主要都是央企、地方性国有企业,计划性思维、行政指令式的管理思维依然长期存在,它们的市场意识还需要逐步培养。
电力行业市场化进程中,诸多挑战彼此交织,电力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也不能一次把所有问题解决,其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电力企业的转变正在开始,各电力央企、地方企业纷纷做出探索,为市场化竞争做准备。广东省能源集团某火电厂,已经实现了成本的动态分析,实现了成本的动态跟踪,为现货交易市场做了充足的准备。
记者:电力市场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您如何看待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薛静:电力市场建设,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化”建设。没有清晰的游戏规则,行政的手、市场的手、社会各个层面的手在电力市场中相互作用,难以形成合力,电力市场效率会受到影响。
四年来,我国电力细分市场蓬勃发展,微网、储能、售电市场被激活,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电力市场主体活力得到释放。但是市场对于法律配套、监管配套、信息公开、信用体系建设要求也日趋强烈。电力市场配套机制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
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才刚刚幵始,社会需要给它成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