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3.52亿元
特变电工是为世界能源事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26年里,通过自强不息,创新求变,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世界输变电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中变压器产年能达到2.5亿kVA,居中国第一位,世界前三位。公司已形成了以能源为基础,包括输变电高端制造、电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317位、中国机械百强第10位,中国变压器百强第1位。
近年来,作为新疆本土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特变电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借势发力,为世界能源事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特变电工是承担中国国家电网、电源、石油、化工、铁路、交通、工矿企业等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最多的企业之一。在代表世界绿色节能输变电技术发展方向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百万千瓦大型核电、大型水电、大型火电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变电工参与了中国首台套、世界首台套产品的研制。这些产品也代表着世界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特变电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及专有技术近1000项,实现了130多项自主技术重大突破,其中40余项世界首创、90多项中国首台套。参与了中国乃至世界行业标准制订100余项,包括IEC标准2项。公司先后荣获中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特变电工通过参与中国电力建设,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建设经验。
围绕“一特四大”能源战略,特变电工先后参与到多项中国重点工程中,承担了世界上输送距离最远、传输容量最大的哈郑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世界上首条商业运行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台山2×175万千瓦核电、安徽平圩百万千瓦大型火电、溪洛渡百万千瓦大型水电、向上±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溪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浙福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等一系列代表世界节能输电技术领域创新领跑工程的中国首台套、世界首台套输变电产品自主研制,其中特变电工承担了中国百万、千万大型火电50%以上主变的供货任务,位居中国第一;承担了中国60%以上大型水电主变供货任务,位居中国第一;承担了中国60%以上百万、千万大型核电主变供货任务,位居中国第一;承担了中国近25%的光伏系统项目,位居中国第一。
目前,特变电工在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能源领域,均拥有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平台。承担中国863课题、科技支撑计划及研究课题17项,拥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900余项,参与了国内外行业标准制订100余项,其中IEC标准2项,加快了跨国经营国际化进程,实现了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升级,推动了中国标准向世界的输出,打造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牌。
特变电工还是绿色能源的开拓者,拥有目前具备2万吨/年的多晶硅生产研发能力,累计实施了1GW太阳能装机,建设了近5000座离、并网太阳能电站,承担光伏系统项目居中国第一。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构建了“煤电-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 ”完整的光伏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拥有“煤电—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铝电子新材料研发生产能力位居中国第一。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重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能源领域,特变电工在新疆准东五彩湾拥有储量126亿吨的露天煤矿,特变电工致力于建设“绿色矿山、数字矿山、人文矿山”,已拥有年产3000万吨/年地面大型露天煤矿生产系统,数字化、绿色化、人文现代化的大型露天煤矿已成为中国同行业标杆,作为准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项目建设和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原料保障。
依托在绿色节能输变电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特变电工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中国电力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世界进行分享,实现了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的跨越。公司已为美国、俄罗斯、巴西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绿色环保、智能科技、可靠高效的能源装备和系统集成服务;先后参与了中亚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南亚的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非洲的赞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多哥等几十个国家的电力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从勘测到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到培训、运营、维护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及系统解决方案。特变电工还把节能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力建设技术和经验输送到全球各地,有效地降低了电力输送的成本,提高了能源转换利用率,降低了从事者的劳动负荷和强度,实现了电网和电源的稳定运行,造福了当地民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些成套项目的建设,带动了近五十亿美元的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上万人的智力、劳务输出,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