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双创带动大制造发展
做了30多年镗铣床操作工,张东亮是厂里公认的能啃硬骨头、有一手绝活的劳动模范,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工件,是这位53岁的操作工一辈子的工作原则。 他却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带领一个团队,一批好学肯钻研并且拥有一定学历的年轻人会汇集在他身边,这里包括了厂里很多岗位的工作能手,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制造工艺中的难题。让张师傅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团队由他来领导,并且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工作室。张东亮说,工作室的成立,让他获得了更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以前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只能自己摸索, 最多是与周围熟悉的人切磋,或者找技术科室的人帮忙。成立工作室,让各方面的人才汇聚起来,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更加及时和有效。最让人兴奋的是,过去一些难解决或者只能眼怔怔放弃的生产订单,这种情况在工作室成立后出现的越来越少了。 作为中信重工蓝领工人的佼佼者,张东亮是工人创客群中的一位带头人。2013年即获得中信重工“大工匠”称号。以这些大工匠之名成立的工作室,是中信重工开展员工群体创客中的一部分内容。张东亮说,工作室的任务就是要创新,有效地解决生产制造中的难题、带出一批拥有高技能的新一代产业工人。
据介绍,中信重工目前已有二十多个创新工作室,带动了500多位生产技术工人,实际效果是500多人的创客群,影响4400人。在管理层面解决了大企业创新的问题。
不久前视察了中信重工的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了工人创客群的作法,像中信重工这样的大企业可以把员工组成若干个创客群, 而且给他们提供创客空间,这就解决了大企业的创新问题。
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对记者介绍说,中信重工的工人创客群活动其实是企业近年来整体转变观念,实现战略转型的一部分内容。从2013年开始,为适应战略转型,公司在技术系统,针对各个技术重大研发课题,组建了由首席技术专家、首席设计师、首席工艺师参与的18个技术创客群,一个技术创客群代表一个领域,这就解决了技术上的创新问题。
中信重工作为重型、大型、先进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如何发挥大工匠精神来生产、制造先进装备,在调动工人加入创新系统中作出了积极探索。从2013年开始,公司先后组织了22个创客群,涉及生产过程的各个专业领域,如数控镗铣、变频控制、智能液压等。22个涵盖各个领域的工人创客群体,既有大工匠领衔的、全国劳模领衔的,又有16位金牌首席员工领衔的,通过他们的参与,不仅解决了技术创新的问题,还解决了工艺创新的问题。
公司通过技术创客群、工人创客群,解决了大企业全员创新的问题,找到了一条创新途径。